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現時本港主要依靠水塘集水,以及購買來自廣東省的東江水,作為本港食水供應,未來將再多一項選擇。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最近兩年的財政預算案中,均有提及海水化淡。他在本周日亦指,隨蚍s東省城市對東江水需求日增,本港不宜依賴東江水,而海水化淡長遠可成為香港一個重要水源。
根據國際海水化淡協會資料,2012年全球約有1.6萬個海水化淡設施,總日產量超過7,000萬立方米,其中逾60%採用逆滲透技術,有關設施的數目亦持續增長。海水化淡每立方米成本價,由上世紀70年代中的35元下降至現時12元,將來價格更可能隨科技發展而下調。
而海水化淡在本港並非新鮮事,早在1975年已在屯門樂安排設立海水化淡廠,當時使用蒸餾技術,將鹹水蒸餾後變成純水,然後把純水冷卻,成為再用水。由於蒸餾過程須使用大量電力,淡化成本昂貴,故安排海水化淡廠於1982年關閉和停用,並於1991年拆卸。
2020年供應量僅佔5%
然而,政府在2003年起以較先進的逆滲透技術,作海水化淡試驗。當局期後在將軍澳預留土地,並在2012年就設立海水化淡廠進行詳細規劃及勘查,預計在明年初大致完成。而海水化淡廠預計可在2020年投入服務,首階段每年可提供5,000萬立方米食水,佔全港食水用量的5%,第二階段則增加至9,000萬立方米。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本周日發表的網誌中表示,氣候變化令極端天氣的出現愈來愈頻密,令珍貴的水資源更加貧乏,又引述天文台數據,指香港在21世紀仍然會出現極端乾旱的情況。 而現時廣東省等日漸富裕的城市對東江水需求日益增加,本港不應過分依賴東江水,而是要負責任地探索其他新的水源,以應對未來供水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