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路地觀察:順產還是開刀?


湯禎兆

近期在新聞上不斷看到劉美娟兒子夭折案的審訊過程報道,看到那位私家醫生自作主張弄穿羊水,真的看得人膽顫心驚。

較相信中醫或自然療法,又或是即使篤信西醫的人,也知道順產對寶寶較好。經陰道出世,不單有多一重抗體,有研究更表示經過陰道運動及聽着媽媽尖叫聲出生的寶寶,心理和智力皆更高。但就是因為有以上的無良西醫,令順產過程添了很多不必要的程序,大大減低順產的安全性及益處。

有朋友曾與劉美娟有大致相同的經驗,因陣痛入院,但沒有穿水,不像劉美娟的醫生般只用十五秒解釋便胡來。她的醫生有詳細解釋,且勸她考慮穿羊水,加速生產過程。當時她心慌意亂,只知道要堅持順產,沒想過要開刀,於是便以為穿水是唯一選擇,誰想到穿水的因由,是醫生要急着放假,不想拖至星期日才處理。穿水後,結果子宮還是不開,於是便不斷加催生藥,結果要把寶寶生硬地夾出來。至今女兒仍有情緒問題,心理醫生診斷追溯與出生創傷有關,媽媽現在後悔不已。

這位朋友後來換了婦產醫生,第二胎順產,她也分享了不用催生藥與用催生藥的異同,指出前者的痛楚,其實是有規律及可接受的;反而第一胎不斷加催生藥,痛得不似人形,且不能用力,所以寶寶才要用儀器夾出來。

我太太的情況大同小異,但在公立醫院分娩至少沒有「醫生趕收工」的問題。太太自然穿水,但子宮未開,西醫角度判斷必須下催生藥,結果越來越痛,子宮卻開不來,足足痛了廿四小時,醫生決定開刀。後來問其他人,其實第一胎的生產時間通常較長,但因為擔心寶寶穿水後太久不出來而有危險,西醫角度最方便的做法是立刻下催生藥,干擾身體的節奏,碰上像我太太般有反應但沒成效的,就只有活活捱痛(藥只會令子宮收縮,但沒有令子宮開口),反而更令她與友人般用不到力來。

別人或許會驚訝我們第二胎選了剖腹生產,因為現今醫院的「順產」,其實也添加了太多傷及母親及寶寶的「西醫程序」,例如催生藥 (止痛劑則視乎情況,順產及剖腹生產均會有不同劑量)、又或是用夾或吸盤取出嬰兒,相對上令剖腹生產的害處「減輕」。不過,一切均因為大家別無選擇而已。當然,產後的調理也是關鍵,下次續談。

相關新聞
百家廊: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 (2014-04-09) (圖)
琴台客聚:序《我的旅遊精品庫》 (2014-04-09)
翠袖乾坤:何鴻毅為中國藝術、佛學出錢出力 (2014-04-09)
天言知玄:深藏不露的好好先生 (2014-04-09)
生活語絲:馮驥才「紮紅」 (2014-04-09)
隨想國:錯別字 (2014-04-09)
路地觀察:順產還是開刀? (2014-04-09)
百家廊:有一個農民 (2014-04-08) (圖)
琴台客聚:自由派記者 (2014-04-08) (圖)
翠袖乾坤:百貨不如舊 (2014-04-08)
海闊天空:骨子裡的奢華 (2014-04-08) (圖)
見多識廣:微信上的「克里米亞風暴」 (2014-04-08)
思旋天地:老當益壯 (2014-04-08)
淑梅足跡:塑身女王 (2014-04-08)
百家廊:道德的正能量 (2014-04-07) (圖)
琴台客聚:武貴數潘璋潘美 (2014-04-07)
翠袖乾坤:畫家陳慧--教殘障生擁抱生命 (2014-04-07)
跳出框框:兄弟國家 (2014-04-07)
生活語絲:好學生楊金溪 (2014-04-07)
思旋天地:掃墓踏青 (2014-04-0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