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4月2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博客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行差踏錯:毒網交織蔓延 癮君子更隱


放大圖片

■網絡媒體的興起令青少年吸毒問題惡化。設計圖片

各種網媒興起,資訊流通便利,均為年輕人的價值觀帶來衝擊,令其容易犯下各種不同程度的越軌行為。免費吸毒、藉援交賺錢購買毒品等情況,已顯示年輕人的吸毒情況惡化,加上吸毒地點愈趨隱蔽,令執法人員「尋找」困難。到隱蔽吸毒者身體出現嚴重問題而求助時,其傷害程度已屬嚴重、不可逆轉,間接對本港醫療系統造成壓力。針對這些情況,若有關當局能加強預防性的宣傳教育,協助家長擔當禁毒和辨識吸毒者的角色;增撥資源加強戒毒治療,完善戒毒者的院舍配套等,或許措施可事半功倍,根治年輕人的濫藥問題。■莊達成 匯知中學通識教育科科主任、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會員

作者簡介

 莊達成 曾任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會長。曾任教高補通識教育科,現任教高中和初中通識教育科。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通識教育科課程發展與教學文學碩士。編著《如何做好通識教育科獨立專題探究》一書。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公共衛生

1.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2011年至2012年學生吸毒情況

通常吸毒地點*

地點          百分比

朋友/同學/鄰居家中    33.3%

自己家中         26%

酒吧           20.4%

公眾遊樂場/球場/公園/公廁 18.6%

大廈梯間或公眾地方/後巷  13.1%

卡啦OK 12.4%

學校(包括宿舍)      10.8%

■資料來源:禁毒處

*註:可選多於一項。

買毒品金錢來源*

來源 百分比

免費提供          45.2%

零用錢           34%

援交            19%

合法兼職          12.4%

偷竊            11.8%

出售毒品          9.9%

學校(包括宿舍)      10.8%

■資料來源:禁毒處

*註:可選多於一項。

資料B:年輕人吸毒六大徵兆

1. 在家或房中無故有咳藥水樽; 

2. 長期躲在房中; 

3. 經常精神恍惚;

4. 成績突然轉差;

5. 經常向父母索取金錢;

6. 用完洗手間後有異常氣味。 

■資料來源:禁毒常務委員會、本地各大報刊

資料C:本港整體吸毒情況相關報道

禁毒處表示,本港整體吸毒人數雖然持續減少,但吸毒行為卻越來越隱蔽。吸毒場所已由以往的狂野派對,移至住宅等私人場所,令追查難度增加,首次呈報的「毒齡」中位數亦延長至4年。另外,也發現青少年吸毒問題惡化,小學生最常吸食的是咳水及天拿水,中學生和大專生則主要吸食大麻和氯胺酮(俗稱K仔)。當局近年已留意到青少年吸毒越趨隱蔽,將加強預防宣傳教育工作,加強24小時的禁毒電話諮詢服務,多管齊下打擊青少年吸毒行為。■資料來源:本地各大報刊

想一想:

a. 描述資料A顯示港生吸毒情況的一些趨勢。

b. 資料A顯示的趨勢可能是由一些因素所導致。參考以上資料,指出及闡述3個因素。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公共衛生

2. 請先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青少年越軌行為

越軌行為類別

類別           百分比#

與性相關         19.3%

與盜竊相關        16.6%

與黑社會相關       15.2%

與暴力相關        13.8%

與網上欺凌或網上罪行相關 13.8%

與毒品相關        11.7%

其他越軌行為*       9.7%

■資料來源:青協

註:#受訪青少年數目為145人。

  *其他越軌行為包括:借身份證給他人等。

涉及網上罪行的越軌行為

類別           百分比#

網上詐騙         25%

網上欺凌         25%

網上恐嚇         20%

網上盜竊         5%

非法上載色情資訊     5%

網上公開吸毒行為     5%

網上散布毒品資訊     5%

網上討論黑社會議題    5%

網上胡亂交友       5%

■資料來源:青協

註:#受訪青少年數目為20人。

資料B:越軌行為與謬誤觀念

.以為「索K」會削弱精子或卵子功效,即使發生性行為也不會懷孕;

.以為一次性行為,不會輕易感染性病;

.送外賣時兼送毒品;

.在facebook或WhatsApp轉發「吹雞」信息,號召朋友參與打鬥;

.發生打鬥時在旁邊「趁熱鬧」,誤以為可置身事外;

.到製毒工地「放哨」賺外快,誤以為並無違法。

■資料來源:青協、本地各大報刊

資料C:港生「自戀」七大特徵

1. 表達的情緒表面和虛假;

2. 誇張地表揚自己的能力、成就或財產;

3. 利用或欺詐別人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4. 會取笑或戲弄別人;

5. 表現得有魅力和友善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6. 被人糾正或懲罰時感到生氣;

7. 認為自己比別人優勝。

■資料來源:城大應用科學系、本地各大報刊

想一想:

a. 資料A凸顯青少年出現甚麼個人成長問題?指出及解釋這些問題。

b. 有人說:「港生的越軌和自戀行為主要是因缺乏家庭教育所致。」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種說法?參考以上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

3.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平機會「性騷擾」學界問卷調查結果

問題:你任職的學校/院校有否制訂一套性騷擾的政策聲明?

項目 人數(321) 百分比

有 170 53%

沒有 151 47%

■資料來源:平機會

問題:若你任職的學校/院校已制訂一套性騷擾的政策聲明,其內容包括甚麼?

項目                          人數(170) 百分比

表明不會容忍性騷擾的情況出現。               164    96%

指出處理性騷擾投訴的正式方法。               160    94%

表明管理層消除及防止性騷擾的決心。             158    93%

提供關於機構內部申訴程序的資料,並向員工保證投訴資料保密。 149    88%

說明性騷擾的法律定義。                   147    86%

■資料來源:平機會(節錄)

問題:若你任職的學校/院校現時沒有制訂一套性騷擾的政策聲明,原因為何?

項目                         人數(146) 百分比

員工沒有制訂有關政策聲明的訓練。             89     61%

制訂一套性騷擾的政策聲明並非急需要去進行的項目。     65     45%

學校/院校沒有發生性騷擾,故沒有需要去制訂有關政策聲明。 28     19%

■資料來源:平機會(節錄)

資料B:校園性騷擾相關情況

平機會調查顯示,近半學校都沒有制訂防止性騷擾的政策聲明,不但令受害人不敢投訴,也可能令學校成為被追討的對象。其政策及研究專責小組召集人表示,大部分學校的學生不清楚性騷擾的認知和投訴機制,男生比女生對性騷擾的認知較少,基本知道不當的身體接觸是性騷擾,但講黃色笑話、展示色情物品等行為則不知道也屬性騷擾;男女朋友之間的界限就更模糊,未能分辨何時是對方樂意接受,何時是冒犯了對方。■資料來源:平機會、本地各大報刊

想一想:

a. 學校在制訂一套性騷擾政策聲明的過程中,應讓學生有多大程度的參與?參考以上資料,解釋你的答案。

b. 假設你是中學校長,你會採取甚麼措施來建立男女平等的校園文化?試舉出3項,並加以解釋。

結語

 學校教育經常教導學生待人有禮、與人融洽共處;但有時學生、教師在校園遇到不同方式、程度的性騷擾,也只會啞忍。另外,基於害怕校譽受損,中、小學相對大學而言,較少推廣「反性騷擾」的措施;學生、教師也可能因恐懼、尷尬等心理因素而選擇保持緘默。現時,當局只就性騷擾向中、小學發出簡單指引,未有進一步提供相應的配套和支援,這可能令學校傾向認為制定相關政策並無迫切性,忽略校園性騷擾可能帶來的嚴重性。

小知識:性騷擾Sexual Harassment

指一個人向你作出不受歡迎而涉及性的行徑,包括令人厭惡的性注意、觸碰你、向你說出與性有關的事情或向你提出性要求。若你身處的環境在性方面具有敵意,使你感到受威嚇,也屬性騷擾。■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青少年越軌行為研究》,青協,http://ycpc.hkfyg.org.hk/files/youthlaw/download/20130520/ study_on_deviant_behavior_among_adolescents.pdf

2.《向毒品說不 向年青人說得》摘要,青少年毒品問題專責小組,http://www.nd.gov.hk/tc/report/pdf/yda/executive_summary_chi.pdf

3.《防止校園性騷擾》,平機會,http://www.eoc.org.hk/EOC/Upload/UserFiles/File/shfaq/FrameworkC.pdf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相關新聞
行差踏錯:毒網交織蔓延 癮君子更隱 (2014-04-29)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高鐵延工「賴地硬」 (2014-04-28) (圖)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粵槍猖獗 (2014-04-28)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奧巴馬「口出狂言」 (2014-04-28) (圖)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培育未來政菁 (2014-04-28)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零食養肥童 (2014-04-28)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台灣核四爭議 (2014-04-28) (圖)
通識把脈:時事「瞬逝」「逆向」強化教學 (2014-04-28)
能源科技與環境+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 電從何來 哪種最掂 (2014-04-25) (圖)
概念圖:發電能源 (2014-04-25) (圖)
透視施政系列之醫療篇 濟世良策:打造中醫院 孕育港華佗 (2014-04-15) (圖)
概念圖:中醫院 (2014-04-15)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公僕延退「止血」 (2014-04-14)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垃圾徵費試行 (2014-04-14)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日課本再「佔」釣島 (2014-04-14) (圖)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茂名PX爭議 (2014-04-14)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香蕉染「愛滋」瀕危? (2014-04-14) (圖)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狠招戒「手機癮」 (2014-04-14) (圖)
通識把脈:閱報多裨益 引例助分析 (2014-04-14)
今非昔比:致我們消逝中的老廣州 (2014-04-1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博客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