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調查發現,近90%女士照鏡時曾有負面感受。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女士照鏡竟「越照越傷心」?調查發現,近90%女士照鏡時曾有負面感受,主要源於不喜歡臉部皮膚狀況、看上去較胖、狀態不佳等。年齡越大,焦慮比率越高,60%人更曾避免照鏡。有團體建議女士應欣賞自己的優點,建立自信,保持放鬆及紓緩的心態。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和一個人護理品牌,本月委託獨立研究公司,訪問502位女士,了解本港女士照鏡習慣及心態,發現她們每天平均照鏡5.8次,每天共35.9分鐘,次數和時間均較世界同類調查6.1次共50分鐘為少。本港女士最常在電梯(65%)、商店櫥窗(49%)等地方照鏡,主要梳頭髮或給頭髮造型(73%)、檢查整體外表(64%)及檢查臉部皮膚狀況(62%)。
60%人避照鏡 26%不微笑
不過,87%受訪女士表示,照鏡時曾有負面感受,主因包括不喜歡臉部皮膚狀況(32%)、看起來較胖(28%)、看上去狀態不佳(27%)等。19%女士照鏡時,只看自己外表不喜歡的地方。60%受訪者表示,曾避免照鏡;26%受訪者指,照鏡時幾乎從不微笑。
多怨「鏡中我」老胖累
女士形容鏡中的自己時,負面詞彙佔57%,最多是形容自己「太老」(30%)、「疲憊」(27%)和「太胖」(25%);較正面只有34%。受訪者中,少女時期照鏡時已開始感到焦慮只有2%;20歲開始則有5%;30歲開始則增至12%,較全球同類調查6%為多。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婦女事工部督導主任蘇艷芳表示,調查反映女士有「既要照鏡卻又不快」的複雜心態。在社會求「美」風氣下,很多女士忘記自身長處,因外表問題造成心理壓力,影響情緒,形成惡性循環。
她建議女士找出自己的獨特之處,欣賞自身優點,建立自信。每個人都有各自審美標準,女士應明白所謂身型纖瘦、皮膚白滑等,只是社會甚至部分商人鼓吹的「標準」。她又鼓勵女士照鏡時多微笑,保持放鬆和紓緩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