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曾錦強指廣告有既定的宣傳手法。 張偉民 攝
曾錦強開公司振興「本土」信念,又言廣告人當肩負道德責任,當中正義與使命感到底從何而來?答案是來自聖經故事。曾錦強是天主教教徒,在他眼中很多事情自有神的主宰,他回憶2011年8月遇到交通意外,身處車內,被貨櫃車撞尾,車輛嚴重損毀,但車內的自己同兄長兩家人竟奇蹟般安然無恙。他認定這是上帝的眷顧,並從中反思:「生命可以隨時結束,若生命結束時仍未創業,沒有一家屬於自己的公司,將成終生遺憾。」
要人生不留遺憾,活得精彩有意義,曾錦強決定創業酬志,並言神好像已預早鋪好道路,特有安排。他憶述兩年前創業時內心不無掙扎,本來生活安穩年袋300萬元,足夠承擔家中大小開支,出來創業,意味着放棄豐厚薪水,又有風險,隨時無收入兼蝕凸。幸好太太遇到有工作送上門,稍稍分擔開支,令自己減少後顧之憂,加上拍檔主動找他組隊開公司,便走上創業征途。
聖經錢幣故事啟示
似乎冥冥中自有主宰,創業條件巧合而至,曾錦強認為這是「神的呼召(God's Calling)」。說到聖經,他覺得「三個僕人用錢幣」的故事,可以明志。故事典出「路加福音」,講述三個僕人各分得主人的金幣5,000塊、2,000塊與1,000塊。前兩者皆用錢做生意,賺來利潤,主人委以厚職為報;後者將錢幣埋在地下,主人斥責他得錢卻無所用,連將錢放入銀行收利息的常識亦欠奉,故沒收錢幣以示懲罰。
曾錦強說,錢幣在聖經稱作「塔冷通」,其英文Talent有才能之義,故事以錢幣為喻,教人要善用天賦,發揮所長,勿虛耗才能。他指聖經故事帶出的啟示是「錢中見人」,有財富的人要善用財富,有才能的人要善用自己的才能,才能造福社會。廣告講求創意,創意皆出於人,足見「以人為本」的理念。當今幾多老闆有此信念?可能不少,但所知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