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金發局建議檢討『同股同權」制度,以強化IPO市場。
吸海外公司上市 料鋪路阿里返港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紹基)金融發展局發表有關香港首次公開招股機制的研究報告,表示為了要吸引更多海外公司來港招股上市,建議在對股東有適度保障的前提下,容許企業以不同法律架構上市,以配合股權及管理形式革新,促使香港發展成特定行業的股票發行中心。市場普遍認為,金發局的建議,等如為已決定赴美的阿里巴巴重新回港上市鋪路。
金發局昨發表《定位香港為國際首選的首次公開招股中心》研究報告,其中最令市場矚目的是建議本港檢討「同股同權」制度。報告指在適當保障投資者前提下,應研究透過分隔市場,容許不同股權結構、管理形式及法律架構的企業在本港上市,以確保新股市場多元化,認為這符合市場整體利益。有關建議有別於香港證監會堅持本港應實行「同股同權」的立場,市場認為金發局是次發聲,可能是為已決定赴美的阿里巴巴重新回港上市鋪路。阿里巴巴的「同股不同權」上市方式在港曾掀起廣泛討論。
強調非針對阿里股權架構
金發局政策研究小組成員陳翊庭昨強調,報告並非針對阿里巴巴的同股不同權架構問題,建議只是認為上市條例應該增加彈性,接納不同法律架構的公司來港上市。她指,隨着滬港通發展,相信會吸引更多海外公司來港上市,但本港目前僅有主板及創業板,應考慮更仔細分類,例如按行業、法律架構或風險分類亦是可行的做法。
金發局主席史美倫亦表示,明白今次的報告提及了一些議題,是需要從長計議、集思廣益,才能迎刃而解,其他則涉及程序問題,則可望從速處理。她續指,即將推行的「滬港通」將為港股市場開拓新領域,因此香港有必要把握時機,進一步強化首次公開招股市場。
港交所昨則回應表示,歡迎金發局的研究報告,並留意到報告不但表揚香港在新股上市方面取得的成績,亦就整體香港新股上市流程的若干地方,提出建議。港交所指,將聯同證監會及金融同業在相關領域繼續緊密合作,推動香港市場發展。
關注四成新股首日穿底
報告又關注,近年在港上市新股中,四成在上市首日便跌穿招股價,比率高於英美市場,而新股上市後首月的升幅平均僅8%,表現亦較英美差。報告指,部分原因可能是新股機制的效率及彈性較遜色,基礎投資者的股份禁售期安排,亦導致股價波動。
報告另提及程序性議題,包括建議檢討整體香港新股上市流程,例如縮短新股由訂價到掛牌所需日數、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交收周期和安排、增加回撥機制的彈性,以及對基礎投資者的規管,以減少在釐定發行價格時出現扭曲的情形。金發局報告認為,本港的新股機制存在多項問題,或削弱海外企業來港上市的意慾。
回撥機制未必合海外企業
金發局又指,新股發售時最少一成須預留予零售投資者,並須因應超購倍數,從配售部分將股份回撥,但這只是回應過去新股超購倍數太高問題。若一些業務風險較高,或者不適合散戶投資的企業,這些標準反而不能適切企業的情況,海外企業或偏向考慮轉到其他市場上市。企業上市前引入基礎投資者方面,訂價也未能充分反映市場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