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尖子教路:讀遍諸子說 看透古人心


很多人對溫習中文不得其門而入,覺得「無書可溫」,這種不安感在考評局又一次推範文後可能會減輕,但最近幾屆考生又可溫習甚麼?

我認為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基礎概念有所認識是十分重要的。評價和理解很多作者的文章背景、內含的情感必有助益。例如:文人多喜歡寫閨怨之詩詞,描寫女子思念遠方愛郎、被情人拋棄的哀愁。表面看是一種愛情表現,但其實更多是抒發不被君主賞識的怨憤,日夜盼天子重用的執念,透過文學轉化為兒女私情。若有這一層理解,對詩詞的認知就更深入。君臣關係很多時對視仕途如命的讀書人來說,是一個很常見的題材。

儒法道墨 影響後世深遠

諸子百家對文人的思想影響深遠,尤以儒家最盛。要理解古人寫作時在想甚麼,怎能不認識各家的學說?儒家強調的「仁」,行「仁」之「禮」,君子之道;法家主張治國者之「法、術、勢」;道家超脫之「道」;墨家「兼愛非攻」......不用讀完所有經典,至少花點時間上網看看各家的特點、代表人物、及對後世影響。

與其「溫習」 何不「習慣」

白話文的範圍廣泛,由民初到現在的文章都有。早期的文章多牽涉歷史背景,如對中國近代史有概括印象,就理解多點了。例如第一屆文憑試的《橋》,涉及兩地的「分離重聚」,其中的傷痕也造就作者百感交雜的情緒。

與其說是「溫習」,何不將之化為「習慣」?小時候常看「成語動畫廊」,那些動畫就印在腦中,每當用那些成語,就會想起其中有趣的典故。只要找到一個讓你感興趣的點,可能是一位作家的文章,一個故事,就是一個學好中文的契機。■黃約珊 中文科5**狀元

逢星期三見報

相關新聞
學生做義工求嘉許狀 達標即閃 (圖)
閱讀評估無換卷 教局:篇幅長難外洩
文憑試丙類科接受報名
暑期班加價最高11% 難為基層 (圖)
京模擬「月球基地」 3科研者試驗成功 (圖)
港大退學 狀元高考再摘冠盼入北大
淋浴限5分鐘 年減碳近8萬公噸 (圖)
教局支持港辦2016國際奧數
城大生科藝展 音樂觸控外套矚目
名師應試錦囊:題型難「貼」「評論」湧現 (圖)
拆解同義詞 (圖)
古文識趣:「賞析評鑑題」最難 摘星者必爭地 (圖)
尖子教路:讀遍諸子說 看透古人心
文化拾穗:致中六畢業生:善念時生 智慧日長 (圖)
What's Up:粵劇舞火龍 入選港「非遺」 (圖)
吹水同學會:英美最紅名 非港人杯茶 (圖)
英語世界:連中三元 帽子戲法 (圖)
談學論文:古漢語粵方言相契合
英語筆欄:法人愛花 勿送菊花 (圖)
畫意空間:再造空間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