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6月28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化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匾額,中華傳統價值的銘牌


放大圖片

深圳博物館古代藝術館現正舉行「貞幹表微:深圳博物館館藏牌匾精品展」,據悉,主辦方從館藏的數百塊匾額之中,找了八十多塊具有代表性的牌匾向公眾進行展示,時間跨越了明代中後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的四百餘年。這些匾額也向人們展示了中國人所追尋的倫理價值和道德境界,並視之為榮譽而加以外化。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徐全

牌匾,可以看作是中國傳統價值與思想的一種銘牌。貞幹表微,從意義上理解,便是指經歷了風雨吹打而仍舊保存完好的寶物。牌匾便是如此。一方面,從物理性質的材質角度而言,牌匾的用料是極為精緻的;從內容的意義而言,牌匾則將一種價值觀發揚光大,期待萬古流芳。

思想外化的產物

匾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與表現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載體。匾額的存在,不是單一的藝術實體,而是與書法、建築、文學緊密相聯。在今時今日回溯匾額與中國人生活之間的關係,能夠感受傳統中國禮教、宗法制度甚至日常生活模式的形態。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個人的修為,心境的培育,但是卻不完全是出世的思維。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家族,倫理道德的學習,需要不斷外化,於是牌匾便成為這種外化的有力工具之一。例如,有一種牌匾稱之為堂第匾,主要是懸掛在家族之中,表達家中所堅持的道德倫理信奉。

以堂第匾為例,其意義究竟是督促家族成員,還是給外人看,是一個非常值得玩味的問題。其實,中國傳統社會雖然封閉,但是人際之間的交流仍舊不可缺少,人情社會的禮尚往來也是如此。因而,匾額高懸,不僅僅是內部教化的工具,同時也是向外部世界展現家族生生不息、道德高尚、教育有方的外化產物。以時下較為通俗的觀點來看,就是要在外人面前有面子。

功名是最大的執着

說起匾額,功名匾是不能夠忽略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是中國人在過去一直信奉的個人生存目標與價值。因此,無數莘莘學子要寒窗苦讀,力求在考試中獲得功名。一個重要的事實是,科舉考試不同於今日的高考。從本質上而言,科舉考試是一個公務員選拔考試。但與時下的公務員選拔制度也不完全一樣,科舉考試實質上將職業選拔與學位教育進行了二合一的處理。因此,獲得科舉功名的人,實際上帶有非常明顯的雙重意義:一方面,在學問上、道德操守上合乎聖人教誨,也具備入仕做官的資格。

於是,功名匾的來源,有不少是官方授予的。這是一個非常崇高的榮譽,意味着國家對個人學問和人品的肯定。當然,也有一些功名匾是個人製作的,但就目的而言,也是為了向他人表達自己已經通過科舉的資格。從這個意義上說,功名匾就是一個放大版本的畢業證書或是官方的任命文件。

時代變遷顯滄桑

除了功名匾、堂第匾,還有祝壽匾等形式。當官的人,為人清廉正直,也會獲得上峰甚至帝王頒授的匾額。匾額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肯定,從而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匾額成為了一個人、一個家族展示自身地位與價值的重要工具。時代不斷前進。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匾額也開始漸漸以新的方式存在。以往,母儀垂範的、合乎中國傳統相夫教子倫理的老年女性過世,匾額往往由鄉紳、地方官、朝廷甚至帝王授予。

但是到了民國時代,婦女解放運動興起,女學、女校的人數逐漸增多,加之女性社會地位的提升,她們獲得榮譽的緣由也不再局限於相夫教子。因而,一些傑出女性過世時,社會大眾也會以集體的名義致贈匾額。

獲匾原因的變化、致贈主體的改變,對中國文化與社會結構而言,也是一個轉換。這意味着傳統倫理的解釋權已經不再屬於特定的階層,人人都有了詮釋倫理的權利;而大眾贈匾額成為一種風氣時,則意味着人人都有權擁有自己心中的偶像。這可以看作是時代的變遷、滄桑與進步。

相關新聞
匾額,中華傳統價值的銘牌 (2014-06-28) (圖)
走東走西:馬克思和他的小女兒 (2014-06-28) (圖)
香港書展二十五歲 七月熱「讀」全城 (2014-06-28) (圖)
深澤直人來港 分享簡約設計 (2014-06-28) (圖)
從1844到2014,法蘭西人鏡頭下的中國變遷 (2014-06-25) (圖)
攝影,對自然風光的懷念 (2014-06-25) (圖)
快門,對未知的探索 (2014-06-25) (圖)
尋覓文學記憶 第十屆香港文學節開鑼 (2014-06-21)
高培芬再現諸城派古琴「空林絕響」 (2014-06-21) (圖)
《龍》劇英國巡演23場後中國首演 (2014-06-21) (圖)
走東走西:假王妃 (2014-06-21) (圖)
滬港共探藝術創作新模式 (2014-06-21) (圖)
翰墨異彩 從心所欲 三友書畫篆刻聯展 (2014-06-18) (圖)
北海爵士音樂節首度來港 十一月引領全城共同搖擺 (2014-06-18) (圖)
中國夢 圖片展亮相巴黎 (2014-06-18) (圖)
倒筆書法第一人 哈羅將在網上開展 (2014-06-18) (圖)
《Mamma Mia!》九月香港開Show (2014-06-14) (圖)
走東走西:寄宿學校醜聞 (2014-06-14) (圖)
高增禮:創作是我對話的方式 (2014-06-14) (圖)
越南作家聚滇用文學呼籲和平 (2014-06-1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化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