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在出口方面,要充分獲益於中國的快速增長,還有一段路要走。不過人們相信,中國的城鎮化和不斷壯大的中產階層將帶動英國品牌商品和服務的需求。英國正從一個較低的基數開始發展,市場潛力巨大,中國人已經領略了眾多英國品牌,如Jaguar Land Rover汽車、Burberry等。英國對中國的商品出口在過去4年裡幾乎翻了一番,但其在中國進口市場所佔份額雖有小幅上升,卻仍略低於1%。去年英國對華出口價值101億美元,德國和法國的對華出口則分別達到734億美元和190億美元。
金融服務成關鍵優勢
英國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是其銷售相對較少的資本貨物和原料,中國卻一直在大量進口此類產品以推動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機械和電子產品在英國對華出口中僅佔19%;服務佔四分之一以上。實情汽車是英國對華出口中的一大亮點,法國和意大利能夠提供更為廣泛的產品,從飛機和電子產品,到葡萄酒和香檳。隨着中國經濟趨於成熟,在再平衡過程中減輕原料和投資商品的比重,英國在商業和金融服務方面的專長應會成為一項關鍵優勢。
應建商界網絡助交流
雖然有競爭,但憑借過去幾年完成的所有工作,英國商人將真正開始獲益。官方對較小企業的支持必須持之以恒,還有必要構建商界交流網絡,讓新的出口企業得益於其他人的經驗。英鎊走強可能給一些出口商帶來困難,即便多數英國企業以質量而不是價格取勝,這是將英鎊利率保持在低位的一個論據。
英國政府承諾繼續努力吸引外來投資,在外來投資累計存量上仍僅次於美國,去年增長8%,至1.6萬億美元。英國聯合政府在英國對商業開放這一點上頗為重視,通過削減公司稅和專利盒(某些知識產權適用較低稅率)之類的措施,以吸引投資。中國總理李克強訪問英國期間,兩國企業之間簽署了總額140億英鎊的貿易和投資協議,協議包括中國最大的民營投資集團中國民生投資公司計劃在倫敦開設一家歐洲總部,準備投資大約15億英鎊,同時中國招商證券將開設首個倫敦辦事處,創造40個就業職位。由此可見,中英貿易將會愈趨頻繁。 ■美聯金融集團高級副總裁 陳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