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央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在京舉行。 新華社
中央2014年第二輪巡視工作全面鋪開,中央巡視組再度出發。日前,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在會上要求,此輪巡視要重點發現買官賣官等問題,「巡視過後再殺個回馬槍」,並要建設一支政治強、敢擔當的巡視隊伍。而盤點這一被視為「反腐王牌軍」的人員配備可發現,卸任、現任的省級政協主席或全國政協常委屢擔重任,獲中央授權任巡視組組長已逾20人次,成為中央巡視組長庫的中堅力量。
組長一次一授權
建立中央巡視組長庫、一次一授權,是中央對巡視組織制度進行的重大創新,亦是中央加強巡視隊伍自身建設的重要一環。根據每次巡視任務,巡視工作領導小組從巡視組長庫中提出組長人選。因此其構成為外界密切關注。
回顧十八大以來的前三輪中央巡視,政協系統人士任中央巡視組長漸成一配置慣例,且佔比較高。第一、二輪各10個巡視組中,分別有半數以上的組長曾經或正在政協任職;第三輪巡視組增至13個,組長中多達8人是現任或卸任的省政協主席。
而本輪中央再遣巡視組,將針對上海、江蘇、浙江等10個省區市及國家體育總局、中科院、一汽集團開展工作。在中央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上,河南政協主席葉東松、北京政協主席吉林與山東政協主席劉偉前排就座,料獲任巡視組組長。同排就座的項宗西、馬鐵山、王正福則分別擔任過寧夏、廣西、貴州的政協主席。此外,張基堯是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
值得注意的是,馬鐵山乃連續四次任組長,項宗西亦是三度受命領銜巡視組。他們都曾在紀檢監察戰線工作:前者在陝西工作近40年,曾出任陝西、廣西兩地的紀委書記,中共十六大當選中紀委委員;後者從下鄉插隊到就任省部級官員,職業生涯未離開過寧夏,2006年至2008年履任該自治區紀委書記,並當選十七屆中紀委委員。而吉林是首次擔任巡視組組長的「新面孔」。
回避制嚴格執行
一年多來,巡視工作呈現強勁態勢。從高層「大老虎」,到基層「小巨腐」,中央巡視組成績斐然。在十八大以來完成巡視的34個單位中,已有20名省部級高官應巡落馬。
「過去,我們看到的人員是相對固定的,哪個組就巡視哪幾個省。但現在都不確定,組長是一次一授權的,巡視組被要求只去發現問題,要盡可能在巡視過程中不發表意見,不干預地方工作。」中央黨校中共黨史教研部主任謝春濤認為,人事上的靈活化和權限上的明確化,讓巡視組更專注於巡視工作本身。
在巡視任務分工上,中央巡視組實行「三個不固定」:即巡視組組長不固定、巡視地區和單位不固定、巡視組與巡視對象的關係不固定。記者梳理公開材料發現,目前已露面的巡視組組長,均沒有在所巡視地區工作的經歷,與被巡視對象毫無交集。
自律向他律轉變
中共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教授張希賢指出,目前看,持巡視利劍者似乎須是被巡視對象的「陌生人」。中央巡視組人事任命的這一特點,實則體現了從「自律」向「他律」轉變的監督思路。
在嚴峻複雜的反腐鬥爭形勢下,中央巡視組代表中央的權威,對成員特別是組長的配備選派要求極高;而省級政協主席擔綱巡視工作,具有多個突出優勢:一是政協所處的位置相對超脫,少受地區、部門利益的局限,在社情民意、民主監督領域工作經驗熟稔;二是長期在地方工作,官場閱歷豐富,洞悉地方政治生態、黨政運行機制,有助於在較短的巡視期限內發現問題所在,及時與查辦案件工作對接;三是省政協主席作為正部級地方大員,可彰顯巡視組的分量,形成震懾力。
今年,中央加快巡視節奏,常規巡視由每年2輪增至3輪。中央管理的280多個地方、部門和國有企事業單位都被納入巡視範圍,要在5年內完成全覆蓋任務。中央巡視組作為反腐「先遣隊」,既要做到不缺位,又要做到不越位、不錯位,料將有更多政協尖兵身影出現。
■記者 何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