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馬永寶在向客商介紹瓷器。
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訊(記者 張帆)「文化產業對調整結構、擴大內需、增加就業、推動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九朵文化傳播公司董事長馬永寶如此表述他對自己所從事的文化產業的認知。河北省遷安市這位「80後」政協委員認為,文化大省河北是一座傳統文化資源的「富礦」,而開發這座「富礦」,長遠的眼光和中肯的「點子」必不可少。
從500元創業到利稅千萬
成熟、自信、誠懇、點子多,是認識馬永寶的人對於這位年輕董事長的普遍評價。而馬永寶則說,是誠信經營圓了自己的創業夢。
馬永寶出生在遷安農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2000年,18歲中專畢業就懷揣着東拼西湊借來的500元開始創業。一間小屋,一個人,一把電錘,就是其廣告公司的全部。14年後,最初的廣告公司已成為橫跨新媒體、商貿、農業種植、文化禮品等多領域,年創利稅1,500萬元的大型企業。
遷安歷史源遠流長,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黃帝。位於遷安的軒轅村,村民大多以「軒轅」為姓,名人豪傑輩出,底蘊深厚。馬永寶創業成功後就一直想從事有關文化方面的產業,多次考察後,馬永寶創辦了九朵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文化產業投入大、回報慢,有朋友笑話他傻。但他說,文化這些年來被追求財富的人們所忽視,其實從國家來講,是習總書記所說的「軟實力」;從企業的長遠發展看,是一座越挖掘得深回報越大的「富礦」。
傳統文化植入禮品設計
遷安市素有造紙傳統。遷安手工抄紙叫毛頭紙,又稱桑皮紙、遷紙,是中國人最早使用的紙之一。其以桑皮為原料,經過70多道工序而成。遷安紙純淨綿韌,色澤潔白光滑,最適合書畫、裝裱,自古享有「北遷南宣」的美譽。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改革開放初期,遷安當地的手工抄紙作坊還不少,但隨着機製紙的誕生,手工紙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小。老人幹不動,年輕人不願幹,這門古老手藝面臨失傳。
馬永寶經過長時間調查研究後,重金聘請名師設計,公司首款文化創意產品--大氣遷安系列之紙韻茶香禮品茶具應運而生。
「好點子」挽救傳統工藝
馬永寶透露,這套產品的器型及工藝設計者為著名陶瓷藝術家王樂耕教授,在挖掘整理遷安地方文化的基礎上,總結歸納其精髓和靈魂。在器型的設計上,體現紙張的元素。8件器具貼圖為遷安傳統手工造紙工藝典型流程場景的藝術再現。
在去年12月舉辦的河北省第二屆特色文化產品博覽會上,紙韻茶香茶具成功入選參展,受到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洽談合作的與產品訂單應接不暇,遷紙也隨之引起關注,價值翻了幾番。
成功使馬永寶興奮,但他更高興的是挽救了一項瀕臨失傳的古老工藝。他說,事實證明,一個「好點子」能挽救一門手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