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潘國森
「九旬老人」復又來鴻,因在本欄見潘小子也還會讀點詩,遂手書近作七律示範,題為《偶感》:
九旬晉二意如何?往事堪稽未許訛。
涓滴必珍零暴殄,沫濡有盡務包羅。
纖毫可辨仍憂慮,咀嚼為艱待琢磨。
陟降從容無隱患,皇天不負感恩多。
所謂詩無達詁,但仍要為年輕讀者稍作解說。一旬為十年,長者高齡九十二,清健能執筆致書,潘小子深感榮幸也。俗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長者見多識廣,可惜無緣對面聆教其堪稽之往事。潘小子於詩歌韻文初窺門徑,未嘗作律詩,因為怕麻煩,不喜斟酌推敲頷聯、腹聯也。第三四句當是詩人自言胃口佳,能吃,但不喜浪費。當中第四句用《莊子》的典:「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第五句以視力極佳而自豪,不過孔老夫子也留下「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教訓。仁者壽,老人家當深明養生之道也。第六句自嘲齒力退減。無妨,《千字文》有云:「老少異糧。」老人家三餐吃些甚麼,交由炊事者琢磨便是。末兩句則見詩人樂天知命。
《禮記》有云:「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有問焉,則就其室以珍從。」古人聚族而居,年五十可以執杖,但要過六十才可以在鄉里間執杖。國指先秦的諸侯國,略相當漢之一郡、明清之一府。朝是朝廷。在古時,天子如事要求問九旬老人,還得要親自造訪。
有九旬老人在,潘小子只能是個小子;但在年輕小朋友跟前,亦是老人。過去「香港作家協會」黃仲鳴主席間有吩咐「森仔」為長者攜這帶那,唯是過了「杖家」之年,便抗黃總之命,曰:「吾亦老人家!除黃總而外,作協其他老人家都請自理。」《禮記》有云:「五十不從力政。」
近日天氣炎熱,驕陽似火。九旬老人認為傳媒講「陽光充沛」未佳,當為「陽光猛烈」或「陽光熾熱」。淺見以為,沛字本義雖與水有關,但近世中西文化交流,現代漢語多用雙字詞,詞意常有擴大、收窄、轉變。今人言充沛,或近似英語之「abundant」,與充裕、充足同義。陽光猛而有益,當可稱為「陽光充沛」。洪字亦從水,本義為大水,今時人物可以洪偉,人聲可以洪壯,則陽光未嘗不可充沛也。「夏日可畏」,九旬老人不必從力政,潘小老人則不願從力政,自然同樣不喜烈日當空。農家則喜四時有序。
長者又指本地新聞常以「訛稱」形容騙徒行騙時的謊話,似應改為「騙稱」、「偽稱」。淺見以為「訛」除有「錯誤義」,亦有「謠言義」。熟語「以訛傳訛」自當為散播錯誤資訊,傳訊人不知其錯而傳,則過輕;知其錯而推波助瀾,則為散播謠言,其過重。知錯與否,唯當事人始知之也。
未知長者尊意以為否?■作者提供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