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晨 風
前兩天碰到一位朋友,她正一瘸一拐地走在去醫院的路上。原來,她是因為看外孫太忙把腿扭傷了。
如今,80後甚至90後紛紛當上了爹媽。好不容易長大成人的獨生子女,全都上了職場拚搏,他們的後代,就只能丟給老人照料。可是雙方父母都老了,由誰來看護第三代,在北京成了一件非常敏感的事兒。從前,由老人看護孫輩,是天經地義的事兒,如今獨生子女依然這樣理所當然,可是不少曾為「小皇帝們」奉獻半生的老人,卻並不想再全身心地投入一次了。
為啥新老人不願意看護第三代?
其一,太累。幾十年前,40多歲甚至更年輕的人就可能當上爺爺奶奶,可兩代人晚婚晚育的結果,是現在很多人60歲以後才抱上第三代,祖孫年齡之差遠遠大於從前。60多歲的人渾身零件都在老化,不可能有四五十歲時的精力。經常看到一些老人滿臉疲憊,邁着沉重的步子推着嬰兒車,車上還帶着市場買回的一大袋菜。即使他們表現出十分的慈愛盡職,也讓外人看着揪心。小區裡有對夫婦30多歲才要了孩子,可憐快70歲的奶奶爺爺,照顧孫子累得憔悴不堪。老兩口都是退休金不高的老教授,只能親自給兒子一家「拉套」。
現在北京看孩子保姆的月薪直追白領,且只看孩子不幹別的家務,請了保姆,老人就得買菜做飯伺候好保姆,家務也輕不了哪兒去。小區中一位60多歲的女士請了位保姆看護孫女,自己天天拖着大拉桿箱去買菜,一定要讓保姆頓頓吃順口,結果老人提重物不小心摔斷了胳膊,打着石膏還要去買菜。
其二,責任太重。小皇帝們的後代,比他們自己更難看護了。80後是喝鮮奶、橘子汁長大的,現在出生的寶寶,得喝昂貴的洋奶粉,營養米糊,各類成品營養泥。寶寶還不會說話,就去每天幾百元的兒童樂園,更會玩智能手機。得讓寶寶音樂早教,數九寒冬也去要去游泳、洗熱水浴。很多寶寶沒到兩歲呢,就沉得抱不動了。三歲的孩子個子一米二,趕上從前上學孩子的身高。寶寶三歲學鋼琴,五歲學畫畫,六歲上親子班。60歲的人,看上一個孩子,就好比走上一條望不到頭的不歸路。
如今老朋友們碰到一起,交流的一條重要的經驗就是:千萬不能給兒女看孩子,責任重大呀!小皇帝們雖然自己不看護孩子,對老人看孩子的要求卻很高,他們有一套現代看護理念,老人稍稍做得不太標準,就要看兒女臉色。有的老人不像在看孫子,倒像看着少爺小姐。有的老人如一盞油快耗乾的油燈,拚盡全力可能也不讓兒女滿意。出力、花錢又不討好的活兒,老人憑什麼還非得心甘情願奉獻呢?!
其三,觀念的變化。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老人的自我意識也在覺醒,他們更重視自己晚年的生活質量,而不是兒孫滿堂,多子多福。有位老人說:「有沒有人續香火,有那麼重要嗎?我在世時過得好,比什麼都強!」「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老觀念,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
有位60多歲的男士,兩個兒子給他生了兩個孫女。大兒子過意不去, 對他說:「要不,我們再給您生個孫子吧!」老男士趕緊說:「生不生是你們的事兒,請別再把我扯上!」他覺得照顧大一個孫女已經算是盡力了,若是再接着照顧孫子,自己的人生還能剩下多少好時光呢?有位老人說,不就那麼一套房子的遺產嗎,大不了將來一捐完事!
幾十年前,很多老人沒有經濟來源,只靠給兒女看孩子過活;現在呢,老人幾乎都有房產和退休金,經濟上獨立,無論富裕與否,都能有一個相當安逸的晚年,他們想的是,在勞累半生之後,給自己創造一個豐富多彩的晚年生活。
新老人的生活理想是,天天去公園鍛煉身體,唱歌跳舞;時時與朋友會餐小聚;年年幾趟出門旅遊。有的老人一生辛苦操勞、節衣縮食,老年卻突然想開了,他們說,為什麼不能讓自己過得好一些呢?於是從前不屑於談吃穿玩樂的人,老年卻講究起來。從前破衣爛衫,現在收拾得花紅柳綠;從前吃鹹菜饅頭,老了飲食卻精緻起來,凡是沒有吃過的,都要買來嘗嘗。從前就知道幹活兒,現在想去郊外靜靜地曬曬太陽。
有人做過調查,是否看護第三代,老人健康狀況會有所不同。有些長期為子女看孩子的老人,健康狀況會比較差,那些能夠享受輕閒晚年生活的老人,心理與精神都更加健康。一位退休中學老師剛為女兒看大了孩子,就得了嚴重的心血管病住進了醫院。十年來,她為孫女犧牲了晚年的幸福。
既然都不願意奉獻。那就輪流上崗吧!現在北京很多人家,都是輪流看孩子。輪得快的,奶奶、姥姥家一人三天;輪得慢的,一家三個禮拜或者是三個月。小嬰兒成了城市飛人,在親家間來回奔忙。這邊兒的生活剛剛適應了,就又換了地方,結果對孩子的健康都有了影響。
小區裡有位鄰居的女兒去德國讀書,結果嫁給了德國人。近年女兒生下了漂亮的混血兒小男孩兒,需要老人幫忙照顧。為了分擔此重任,中德兩個親家也是輪崗,一季度一輪。每過四個月,孩子就從德國飛回中國姥姥家住三個月,有時德國親家也順便跟來在中國休假,反正中國姥姥家的房子,比德國奶奶家還要寬敞。
現在多是姥姥帶孩子,因為當媽的心疼女兒。一句流行的話說:「姥姥看孩子,奶奶來欣賞。」一位朋友為女兒看孩子三年,從時尚的中年婦女變成地道的老大媽。她的親家,卻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優哉游哉地去公園唱歌跳舞加打牌,有時候當奶奶的跑過來看看孫子,心裡有點兒過意不去,順口就說:「要不乾脆,讓我孫子就改姓你家姓吧!」當姥姥心裡有苦說不出。
小區裡有些年輕女士,生了孩子就辭職當了專職媽媽,全身心地投入照顧寶寶。若都能像她們那樣,老人豈不是能解脫看孩子之苦? ■ 網上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