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 偉
網上新聞媒體「主場新聞」在成立兩周年前夕突然倒閉,董事兼創辦人蔡東豪在聲明中指倒閉原因是廣告表現不理想。據悉,有關決定來得極為倉促,不少高層員工甚至是在蔡東豪發出聲明後才知道失業。為甚麼「主場」倒閉得如此突然?為甚麼黎智英剛被揭發用重金收買反對派,繼而「主場」就倒閉,當中存在甚麼聯繫?
蔡東豪說「主場新聞」廣告收入不理想,這是事實,「主場」入不敷支也不是第一天出現,為甚麼過去都沒有問題甚至沒有採取節流措施,但現在卻突然結業了事?原因其實是幕後金主黎智英不再泵水所致。眾所周知,「主場新聞」儼如網絡版《蘋果日報》,所轉載的文章來自《蘋果》;主要博客作者來自《蘋果》;政治立場也與《蘋果》如出一轍,表面上是一個多元網上新聞平台,實際卻是《蘋果》分身,是反對派的輿論喉舌。
「主場新聞」廣告不多,但營運開支卻不少,單是全職僱員已有十多人,然則錢從何來?原來就是來自反對派金主黎智英。他早年在《蘋果》財經版內開闢了一個名為「金融中心」的專版,然後將這個版「外判」給「主場」,由其寫手負責,黎智英則付出高昂稿費,一個月就高達42萬元,一年近500萬元,恰恰足以支持「主場」營運,黎智英就是通過這個渠道為「主場」輸血續命。但這個版卻是講政治多過財經,成為一些反對派打手的園地,內容千篇一律,外界反應極差,甚至連《蘋果》財經記者也對這個「御用專版」感到不滿,但由於是老闆指定,都敢怒不敢言。
但這個專版早前卻取消了,「主場新聞」隨即失去了主要經濟來源,幾個月後黎智英又被揭發過去兩年向反對派豪派4,000萬元,這說明甚麼?說明「主場新聞」已經被「用完即棄」,也說明黎智英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這兩年來「主場」表面中立的面目已經被揭破,網民都知道這是一份《蘋果》網絡版,失去輿論影響力,沒有了利用價值,黎智英不是開善堂,怎會繼續花錢供養?再加上黎智英為配合外國勢力對政改的攻勢,早已花錢如流水,「蘋果動新聞」還在燒錢;反對派的胃口愈來愈大,錢花少一點就不聽話,儘管黎智英財來自有方,但也不可能面面滿足。
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是,近日黎智英的「黑金醜聞」,事件涉及違法及稅務等問題,廉署、警方正在調查,隨時財源被斷,黎智英正為此發愁,還有何精力再供養一個沒有用的媒體?於是在幾日前就知會有關人士將不會再泵水,接着「主場新聞」就宣布結業,當中的因果關係一目了然。這次事件對社會也不無啟示,就是做黎智英打手,預了有這種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