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公司MIRO的設計師梁展邦(左)及陳凱鈉。 張偉民 攝
儘管現時在香港置業絕不容易,要買個大單位放置心愛傢俬更是奢望,卻無阻香港新生代對「安樂窩」的追求,近年不少家庭熱切追求居家生活品味。由荷蘭創業、「回歸」香港的MIRO兩位設計師梁展邦(Michael)和陳凱鈉(Rony)在訪問時分享,「一件傢俬和人一起的時間好長,時裝一年換幾次,但買一件傢俬回來之後,起碼要對10年,所以要有很好的設計,用得舒服且經得起時間考驗」。
MIRO早前就跟香港白鐵師傅合作做設計,「我們希望設計可以從文化角度出發。有一次我們想造一些有香港特色的產品,於是我們想了又想,決定跟香港的白鐵師傅合作。」Rony說,以前的信箱和鐵閘均是白鐵師傅的作品,尤其那個圓形通寶通花,很有香港本地特色,就好像在訴說一個香港故事。
從語言構造研究設計
此外,他們又研究過一個設計系統,叫「From Language to Design(由語言到設計)」,「我們覺得不同的語言是會影響到設計的,於是想由語言的構造、形態到整體去研究出一個系統」。Rony補充,他們曾試過把這個系統介紹給香港理工大學的同學,讓同學運用這個系統設計出1:1的傢俬。
產品有內涵無懼競爭
MIRO「回歸」香港已經兩年,Rony指業務增長不錯,且競爭對手亦不多。「我們比較傾向於概念設計,這類性質的公司在香港競爭不算大。當你只是賣一件花梨木的椅子,競爭當然多,不過如果你設計的傢俬不只是表面,設計和內容均有故事的時候,你就不怕競爭,亦毋須同其他公司比較價錢了。當然我們亦希望可以有多一點這樣的公司,因為要做好設計之都的品牌,不是靠兩三間好的工作室就夠,必須要組成聯盟。」
不過Michael覺得,香港的消費者對於買賣設計產品未夠成熟,「相比起荷蘭,在當地逛展覽是當假日活動,會同設計師溝通接觸,香港要追上的話,相信還需要不少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