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這5個金磚國家,上月在巴西福塔萊薩同意創建一家開發銀行。他們還設立了一個規模達1,00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議,正式名稱是「應急儲備安排」,該協議將讓各國央行在緊急時期獲得外匯供應。由此可見,金磚國家正努力創造一個迷你版的世界銀行和一個迷你版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擁500億美元啟動資本
這5個國家的首字母正好組成了一個瑯瑯上口的首字母縮寫詞BRICS,能夠如此迅速建立一家實體銀行,確實是一個小小的奇跡。新的金磚銀行將擁有500億美元的啟動資本,最高資本上限是1,000億美元,將為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每個國家將出資100億美元,這在理論上讓各國有平等的話語權。金磚銀行總部將設在上海,以討好顯然打算施加影響力的中國政府。然而金磚銀行行長職位將採取輪換制,首任行長將來自印度。直至2021年才會輪到中國。
創立金磚銀行其實源自一種挫敗感。許多發展中國家尤其不喜歡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上世紀90年代,IMF堅持市場化改革,讓許多國家認為是在壓制窮國,並非幫助脫貧。亞洲國家認為IMF非常虛偽。在1997年,IMF堅持要求印尼等國實施毀滅性的緊縮措施。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IMF卻欣然支持西方國家的貨幣和財政寬鬆政策。
在金磚國家看來,全球金融體系對其不利,富國追逐自私自利的政策,毫不考慮這些政策對新興經濟體的影響。美聯儲在沒有警告下就宣布逐步退出其債券購買項目,這表明其願意開關貨幣政策龍頭,即便這會引發窮國市場的動盪。歡迎金磚銀行的一個理由是可以帶來競爭。中國在非洲的放貸活動引發了合理批評,即這種放貸沒有與良好治理或環境標準掛u。然而中國為非洲提供替代資金來源,總的來說是一件好事。
但金磚銀行並非萬靈藥,正如批評人士所指,其規模相對較小,中國、印度和巴西加起來僅從世行就借款660億美元,比金磚銀行的全部認繳資本還要多。儘管有條件放貸的理念可能強調過頭,但如果金磚銀行不分青紅皂白向有意掠奪本國自然資源的獨裁者放貸,那將不是一件好事。金磚銀行亦不像其吹噓的那麼民主,該行的章程確保了創始國的投票權永遠不會降至55%以下,無論以後有多少國家加入。話雖如此,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建立的機構反映出一個時代正逐漸遠去的現實。世界已經改變,基本上是愈變愈好,因為窮國與富國的差距愈來愈小。金磚銀行體現了這一點,是未來的一個縮影。 ■美聯金融集團高級副總裁 陳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