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左四)在基層調研。
「文化就像一個綿延不斷的河流,源頭來自遠古,又由許多支流、幹流匯合而成。文化是民心工程、未來工程,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與漢學家座談時,道出了文化的特質和魅力。
內蒙古文化積澱了深層的精神追求,也代表著地區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在發展和揚棄的過程中,文化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升,究其原因是得到了政策保障。加強文化建設,突出民族文化特色,鼓勵文化創新,建設和諧文化,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文化軟實力,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構建特色鮮明、實力雄厚、影響廣泛的民族文化強區是內蒙古建民族文化強區的核心,其內容涵蓋了建內蒙古獨具個色的草原文化、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基地。文化產業的發展,軟實力的提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得以上升。截至2012年底,內蒙古已建成5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34個自治區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在建的21個自治區級重點文化產業園區,正在產生集約效應和規模效應。至今已成功舉辦11屆內蒙古草原文化節,15屆呼和浩特昭君文化節等區級、各盟市級的文化節慶活動,成為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節點,有力帶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草原豆思》、《中華德育故事》等新興動漫品牌,促進動漫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體制的改革促進了文化事業的繁榮。一批國有和國家控股的文化產業企業起到了引領示範作用。內蒙古烏蘭牧騎藝術團等全區各地和各大文化產業集團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有效整合資源,強化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和文化產業園區建設的力度,聚集了資本、人才、信息、文化科技生產要素,孵化出能夠代表區域經濟發展方向的文化產業集群。
厚重的文化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人心所向的基因,是定海神針。內蒙古在推崇、推進文化建設的同時,文化與社會經濟高度融合,「大文化」的建設已經滲透至社會經濟發展的多個層面。■香港文匯報記者郭建麗
文化之「厚德」說 謀發展擔當歷史責任
《易經》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上述「君子」亦可稱謂於當局者、執政者在解決當前經濟社會面臨的矛盾,破解發展遇到的難題,需要包容之度,需要探路之勇,需要遠瞻之智,更需要在決斷時的歷史責任感。內蒙古的「8337」發展戰略,就是尊重客觀發展規律,動態應對,冀全力推動社會經濟良性發展。
今年,全區在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背景下,促改革、調結構、穩增長、惠民生,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努力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經濟建設穩中有進取得明顯成效。今年上半年內蒙古完成生產總值7338.66億元,同比增長7.6%,一產實現增加值293.62億元,同比增長2.6%;二產增加值4082.2億元,同比增長8.5%;其中,工業增加值3680.12億元,同比增長8.8%;三產增加值2962.84億元,同比增長6.7%。以「穩投資」來實現「穩增長」。
2014年上半年,內蒙古全區537個列入重大項目實施計劃的項目開復工,開復工率達到83%,完成投資1613.1億元。647個項目列入全區重大項目實施計劃,內蒙古光伏項目、電子材料產業園區、煤化工、生物製藥醫藥、汽車製造等一批重大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呼張客運專線、額濟納至哈密鐵路、丹錫高速經棚至錫林浩特段全面開工,4條電力外送通道國家已同意進入實施階段。與此同時,呼和浩特機場遷建、文得根水庫及烏蘭浩特輸水段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鄂爾多斯華星40億立方米煤製氣等項目前期取得重大進展。上半年,自治區共爭取國家審批、核准和出具路條項目12個,建設總規模1000億元。
文化之「和諧」說 促民生安民心
從哲學的高度解釋「和諧」, 即《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從而達到整體的協調發展,此間,文化融會貫通的作用功不可沒。
文化的發展離不開和諧,惟和諧,才能使社會經濟穩步發展。2013年內蒙古全區財政民生支出2340億元,佔公共財政預算支出63.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97元,增長10.1%;農牧民人均純收入8596元,增長12.9%,均高於經濟增速。新增城鎮就業27.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66%的較低水平。城鄉低保、農村牧區「五保」、城鎮「三無」人員和孤兒補助標準位居全國前列,解決了農村牧區100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扶貧投入超過100億元,義務教育、高中階段免費教育經費和重點教育工程建設項目資金全部落實,2014年內蒙古提出「十個全覆蓋」工程,將民生工程推向新的高度。
文化之「開放」說 兼容並蓄方可強筋壯骨
中國的漢唐盛世,絲綢之路的開通,鄭和下西洋,中國禪宗的廣布,西方哲學的吸納,都是中華文明對外開放的壯舉。惟開放才能吸取其他文明之長,惟開放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內蒙古深諳其中之意。
兼容並蓄方可強筋壯骨。2013年,內蒙古引進國內外到位資金4400億元,增長25%,對外貿易實現恢復性增長,完成進出口總額120億美元,增長6.5%;實際利用外資44億美元,增長12%。
今年,內蒙古冀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加快建設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和充滿活力的沿邊經濟帶。大力發展口岸經濟,推進滿洲里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和呼倫貝爾中俄蒙合作先導區規劃建設,爭取國家批准實施二連浩特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方案,探索設立邊境自由貿易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完善與俄蒙在加工貿易、資源開發、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合作機制,簡化過境簽證手續。繼續推進與沿海和內陸地區的橫向聯合,深化與港澳台地區的經貿合作,創新京蒙區域合作機制,主動融入「環渤海經濟圈」,推動內蒙古經濟深度融入全國發展大局。
打開大門與走向世界,不僅是中國也是內蒙古尚需繼續的歷史任務。
文化之「變革」說 創新成活力源泉
變易的思想,就是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周易》講:「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關於中國哲學中的變易思想,貫穿了幾千年來無數次的變革,回顧歷史,具有全局性的、良性的、凡革新的積極力量佔主導地位時的變革就會推動社會健康發展。內蒙古是資源大區,擺脫資源依賴,實現創新帶來的新鮮血液,從而注入社會運轉的軀體,助推全社會高質高速發展,是內蒙古現在和未來發展的價值取向。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是內蒙古最有效的創新之道。圍繞「五大基地」建設,以創新促進產業升級,一批能源、化工基地重大項目開工建設,今年新開工煤制油450萬噸、煤製烯烴220萬噸、煤製氣200億立方米、電力裝機600萬千瓦,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傳統優勢特色產業改造升級,推動了產業整合重組。提升煤焦化、氯鹼化工、氟化工等產業層次,提高精細化學品比重,構建產業發展新優勢。推進煤電冶、探採選冶加一體化發展,有色金屬產業延伸加工率達到30%以上。大力發展非資源型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雲計算建設及應用服務和硬件設備製造。汽車、北方賓士重型卡車等裝備製造業已成為重點項目。新能源、稀土新材料、生物製藥、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產業,總量和規模不斷做大,新的支柱產業應用而生。
現代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電子商務、綜合物流園區、商貿流通體系,以呼和浩特等中心城市和滿洲里、二連浩特等口岸城市為重點的「陸港經濟」正在發揮效力。民營銀行,村鎮銀行、資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機構,以及近年來引進的眾多金融機構對內蒙古的經濟建設形成強有力的支撐。民族特色遊、邊境旅遊、跨境旅遊成旅遊新熱點。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實充分釋放了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活力。
在科技創新能力建設上,內蒙古充分體現在實施科教興區戰略,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實施「人才強區」工程,形成創新要素充分集聚、人才活力競相 迸發的生動局面。
文化對民族的精神家園、社會經濟發展,必將鐫刻下不可磨滅的印跡。獨特的中華及區域文化涵養了內蒙古的核心價值觀、氣度胸襟、創造性和創新性,強區建設正在穩步推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