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8月1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2013年內蒙古•香港經貿合作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內蒙古烏海 破發展瓶頸 鍛造非資源經濟重地


放大圖片

■烏海市市委書記候鳳歧(右三)調研企業。

位於內蒙古西南部的烏海市是一座新興的移民城市,是華北與西北的結合部,同時也是「寧蒙陝甘」經濟區的結合部和沿黃河經濟帶的中心區域,第一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地。

烏海把文化建設作為推進城市轉型提質的一個重要抓手,大力發展以書法城建設為龍頭的特色文化,全力打造「中國書法城」和「中國賞石城」金質城市名片,推動文化軟實力的崛起與繁榮。「雙城」榮譽已成為烏海耀眼的文化品牌,特色文化已成為提升城市品位、增強區域中心城市輻射力、實現城市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近年來,烏海深入挖掘區域文化內涵,整合現有文化資源,打造集山水、沙漠、歷史文化為一體的旅遊產業。2013年,全市接待旅遊者145.6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為20.35億元,同比增長22.9%。

文化事業和旅遊業取得長足發展離不開經濟的支持。烏海大膽探索轉型路徑,即工業生態化,推進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和支柱產業多元化,形成煤-焦-煤焦油-煤化工產品、煤-電-電石及電石化產品、煤-電-特色冶金產品3條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產業鏈,由此誕生「烏海經驗」,實現從經濟轉型到社會轉型的蛻變。2013年全市地方財政總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102.7億元,增長8.6%。這樣一張成績單在內蒙古12個盟市中也是一個亮點,烏海轉型成效明顯。■香港文匯報駐內蒙古記者 張鵬宇 報道

黃河明珠美譽 烏海實至名歸

烏海可以用四個美譽來形容,即黃河明珠、書法之城、沙漠綠洲、葡萄之鄉。

烏蘭布和、毛烏素和庫布其三大沙漠交匯處的烏海是九曲黃河進入內蒙古的第一站,在沿黃經濟帶上佔有重要位置,素有「黃河明珠」之稱。為了提高城市品位,做好黃河這篇大文章,烏海市充分利用黃河資源優勢,結合水利樞紐控導工程,把海勃灣區黃河岸邊的地段規劃建設成為以生態為主,高效農業、旅遊觀光、綜合開發、居住於一體的濱河生態觀光園區。

2008年烏海市被中國書法協會命名為「中國書法城」,其舉辦的「黃河明珠 中國烏海書法藝術節」活動,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授予「規模最大的書法活動」、「規模最大的青少年書法比賽」、「各民族少兒用最多燈籠拼成的『愛祖國』大型表演活動」三項世界吉尼斯之最。2014年4月初,由中國書法蘭亭獎一等獎獲得者馮印強等11位高水平書法家書寫的「親、誠、惠、容」中國書法城·烏海書法精品作為國禮,在「2014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系列活動期間,由文化部部長蔡武贈送給東盟10國文化部長。

烏海市位於黃河「幾」字灣左上部的,三山環抱,一水中流,經過三十多年的建設,在沙漠邊緣建設高效農業示範園區,探索出一條城鄉一體化,建設新農村的新途徑。城市基礎設施繼續跟進,服務功能日趨完善,綠化美化成效顯著,打造宜居城市邁出新步伐,被稱為「沙漠綠洲」。

烏海市水土光熱資源豐富,適合葡萄種植,素有「葡萄之鄉」的美稱,是國內可與新疆吐魯蕃相媲美的優質葡萄生產基地,多個葡萄品種榮獲國家級獎項,在奧運期間被推薦為安全優質葡萄。烏海葡萄初步形成「龍頭十基地」、「企業十農戶」的發展模式。

全國首批智慧城市 啟動管理新模式

作為全中國首批、內蒙古唯一的智慧城市試點,2013年烏海全面推進城市總體規劃,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數字城管平台正式啟動,智慧交通信息系統一期完成,使得城市整體佈局更加科學化、管理更加人性化。2013年全年完成投資7.6億元,完善全市立體交通網絡,海南區至烏達區重載一級公路建成通車,烏海湖大橋、110國道黃河大橋等項目進展順利。烏海機場航線網絡佈局不斷完善,「呼烏快線」正式開通,全年旅客吞吐量達到47萬人次,增長47.5%。

海勃灣、烏達、海南三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得到批准,濱河二、三期控制性詳細規劃及環山湖概念性規劃、濱河西區用地規劃編制完成,濱河二期中央公園、葡萄主題公園、書法主題廣場等規劃設計啟動實施。舊城改造穩步推進,完成房屋徵收面積57.2萬平方米。城市夜景亮化不斷提高,全年投4200多萬元完成夜景亮化項目97個。

2014年,烏海將繼續加強交通網絡建設,加快建設烏海湖大橋、國道110黃河大橋、巴音賽立交橋,開工建設榮烏高速烏海段、海南至棋盤井城際快速路、公交樞紐站和始末站等工程,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引導市民乘坐公交出行,購置公車70輛。

園林山水城市建設成效顯著

「十二五」以來,全國綠化模範城市烏海累計投入資金逾32億元,年均超過10億元,陸續啟動實施了甘德爾山生態文明景區、京藏高速公路、海勃灣區東山、烏達區西山等一批地方林業生態工程,堅持城鄉一體化整體推進,以自然生態為基礎,大力構建環烏海生態支撐體系,以城市生態為核心,大力構建綠洲型山水園林宜居環境,以葡萄產業為特色,大力構建生態經濟型現代林業產業骨架,從城內到城外,從山上到山下,烏海整體林業生態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截至目前,全市林地面積達5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由建市初期的0.38%提高到現在的17.5%,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8.4平方米,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14年烏海將圍繞礦區生態恢復治理、京津風沙源治理、天然林保護等重點林業工程,實現綠化面積5萬畝。

為做足做活「水」的文章,近年來,烏海市依托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和烏海湖,規劃建設環甘德爾山水系、環城水系、城區內部水系。利用山體溝壑,規劃建設人工水庫。改造城中洩洪溝,形成城中帶狀水系景觀。保護現有黃河濕地和沿黃景觀帶,共同形成環山環湖水系景觀系統,打造塞外水城。目前,城市水系建設成效顯著,甘德爾河二期、機場路兩側8個人工湖全部蓄水,三區城區水系建設進展順利。烏海市被列為全國首批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

園區建設助力經濟發展

眾所周知,資源型城市很難跳出對資源依賴的慣性。2005年以前,烏海市煤炭工業產值佔全市經濟總量的80%。對一煤獨大的烏海來說,轉型是極大的挑戰。至2010年,烏海市原煤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由「十五」時期的74.2%下降到了38.7%,降幅近一半,改變了「一煤獨大」的經濟格局。經過幾年打造,已形成煤-焦-煤焦油-煤化工產品、煤-電-電石及電石化產品、煤-電-特色冶金產品三條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產業鏈。2013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00億元,增長10.5%。其中,工業生產總值完成337.04億元,比上年增長11.6%。

2014年烏海投資507億元建設全球生產規模最大的丁二醇生產基地,預計可實現產值560億元,屆時將成全球生產規模最大的丁二醇及下游深加工產品開發生產基地,國家及內蒙古重要的現代煤化工和高分子新材料生產研發示範基地。烏海也將逐步形成一個大經濟循環圈,不僅企業自身形成閉合循環園區,而且各企業之間也形成良性循環。

為烏海經濟錦上添花還有環烏海湖區域的工業園區。截至2013年底,由海勃灣工業園區、烏達工業園區和海南工業園區組成的烏海經濟開發區共有入駐企業404戶,完成工業總產值715億元,居內蒙古27個重點工業園區第3位。

相關新聞
2014年內蒙古•香港經貿合作周 (2014-08-13) (圖)
蒙古文化經濟良性互動 強區構築穩步推進 (2014-08-13) (圖)
2014年內蒙古•香港經貿合作周 (2014-08-13) (圖)
呼和浩特 謀篇佈局 建強市步入佳境 (2014-08-13) (圖)
2014年內蒙古•香港經貿合作周 (2014-08-13) (圖)
包頭 工業重鎮促升級 多元文化鑄輝煌 (2014-08-13) (圖)
2014年內蒙古•香港經貿合作周 (2014-08-13) (圖)
鄂爾多斯 「深水區」轉型 (2014-08-13) (圖)
2014年內蒙古•香港經貿合作周 (2014-08-13) (圖)
內蒙古巴彥淖爾 經濟發展與文化繁榮並舉 (2014-08-13) (圖)
2014年內蒙古•香港經貿合作周 (2014-08-13) (圖)
內蒙古烏海 破發展瓶頸 鍛造非資源經濟重地 (2014-08-13) (圖)
2014年內蒙古•香港經貿合作周 (2014-08-13) (圖)
內蒙古阿拉善 中國航天城 厚重文化托舉經濟新高地 (2014-08-13) (圖)
2014年內蒙古•香港經貿合作周 (2014-08-13) (圖)
內蒙古呼倫貝爾 發展與美麗共贏 (2014-08-13) (圖)
2014年內蒙古•香港經貿合作周 (2014-08-13) (圖)
內蒙古赤峰 強工業促生態 鑄文化推旅遊 (2014-08-13) (圖)
2014年內蒙古•香港經貿合作周 (2014-08-13) (圖)
內蒙古通遼 蒙東先鋒 社會經濟發展新典範 (2014-08-1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2013年內蒙古•香港經貿合作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