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林鄭月娥(右)昨日強調,當局在全民退休保障議題上並無既定立場。旁為張建宗。 黃偉邦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政務司司長、扶貧委員會主席林鄭月娥昨在扶貧委員會會議後強調,當局在全民退休保障議題上並無既定立場,甚至並不局限於一個全民的退休保障方法,「要改善香港的退休保障,是可以有其他的方法。」但她亦相信,隨着報告的發表,必然會引起社會上的討論甚至激辯,當中主要圍繞對公共財政的影響、誰人付鈔、應否有經濟審查,以及是否改變強積金制度4個範疇。
林鄭月娥指出,社會必須從政策取向去考慮,究竟應引入全民退休保障,不論貧富地向每名長者發放劃一的金額,抑或在公共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透過某程度的經濟審查,去集中幫助一些真正有需要的長者?
憂慮「結構性財赤」提前
林鄭月娥表示,報告內4個全民免經濟審查的方案,均會在2041年或以前出現入不敷支;即使部分方案要求僱主及僱員共同供款,都會令政府需要在推算期內投入500億元至2,700億元額外資源,「其中2個有入息審查、由公帑支付的方案,平均每年的額外開支分別是81億至153億元,明顯地對於公共財政亦會構成一個沉重的負擔。」她指長遠而言,只會令「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早前推算香港會在2029年出現結構性財赤的問題提早出現。
對於「誰人付鈔」的問題,林鄭月娥認為不論來自三方供款,抑或公司的利得稅,其實某程度上都是一種稅款,相信必會在社會上引來很多爭議,「如果是增加利得稅,就會加重企業的負擔,亦會影響香港的營商環境及競爭力,恐怕對香港的經濟增長及稅收會造成一個負面的影響,值得大家思考。」
林鄭月娥又提到,香港現時的退休保障是有多根支柱的,包括有由公帑支付的社會保障,以及由僱主、僱員合共供款的強積金,以至個人的儲蓄與家庭的支援。對於有方案建議將部分強積金供款轉移至全民退保計劃,林鄭月娥強調有關做法並不可取,更屬倒退,「因為會大大削弱強積金作為香港退休保障的一根支柱的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