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香港反對派近日聲言,全國人大常委會稍後就香港政改問題所作的決定,一旦定明特首普選參選人須得到過半數提委支持的「提名門檻」、不符合「國際標準」,他們就會「佔中」。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昨日批評,反對派所謂的「國際標準」不斷在「調整」,其考量完全是在有利「自己友」成為候選人與否。他強調,希望2017年特首普選能夠實現、政改不要原地踏步,是目前香港社會最大的共識,希望各界有識之士多從國家的角度、歷史的角度和發展的角度看待這次政改的重要意義和影響,顯示出「視野」和「承擔」來。
張曉明主任昨日在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40周年會慶典禮上發表了講話。他表示,香港的民主發展即將迎來一個新的歷史性時刻:全國人大常委會將於本月底就2017年特首產生辦法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問題做出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日前在深圳舉行了有關座談會,全國人大副秘書長兼香港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等中央有關部門官員「認真聽取了香港社會各界代表人士的意見,也釋放了一些重要的、權威的信息」。
座談會主流聲音 依法推進政改
他指出,座談會內香港各界代表人士發表的意見,與座談會外香港社會的討論情況大體吻合,「所不同的是,會場內主張依照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處理政改問題的聲音要大得多,主張按照所謂『國際標準』規定普選辦法的聲音要小得多。」
張主任梳理了兩種主要意見的話語邏輯或思維邏輯:正方觀點認為,香港的普選來源於基本法,普選制度應當把基本法作為法理基礎或唯一法律依據;特首普選制度是一種地方選舉制度,必須立足於香港的實際情況;保障國家安全是設計香港普選制度必須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特首必須由愛國愛港人士擔任;機構提名、集體意志、少數服從多數,均符合基本法的規定,並有助防範可能出現的政治對抗風險、憲制危機風險和民粹主義等風險的需要。
他續說,反方的基本觀點和邏輯是反對「假普選」,「早在一年前甚至更早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把這頂帽子扣上了,儘管當時普選方案還『八字沒有一撇』。」為了防範「假普選」,有關人等提出了所謂「國際標準」,這個標準更不斷調整,「起初比較多地強調『公民提名』,後來提出『三軌提名』有其一即可。」
張主任指出,一些人表示願意在基本法的框架內提出方案,「國際標準」可改為不能有「不合理限制」,而判斷是否屬於「不合理限制」的主要標準,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稍後所作決定中,不能定明特首候選人「過半數出閘」。
他笑說:「過半數絕對不行......因為這樣的話他們的人就出不了閘,就是政治篩選;最好提名委員會的規模、構成、產生辦法也作出大變,這樣才可確保他們的人出閘,否則提名委員會就沒有廣泛代表性;如果不答應他們的要求,特別是不能過半數的要求,他們就要發動『佔領中環』等激進違法抗爭活動。」
張主任表示,分析這兩種邏輯,從起點來說是不一樣,「一個實,一個虛」;一個更多的是考慮怎麼規範中央和特區關係的制度要求,一個更多是考慮是否有利「自己友」成為候選人,結論自然也就大相徑庭。「但是究竟哪一種邏輯更合理,或者說更合乎邏輯,我想經過理性比較,是不難回答的。」
否定「一國為先」 香港問題根源
他認為,這兩種對立的意見,是由於思想上對「一國兩制」存在的不同認識造成的。他引述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教授、新力量網絡研究總監葉健民一篇文章中,提到「擺在目前的並不是方案之爭,而是我們希望今後以何種方式去與中央政府互動的抉擇......激進派所主張的,是不認同中央對特區事務享有主導權,拒絕完全接受基本法的框架,否定『一國為先』的前設,背後也有深層的對共產黨的排斥敵視。」
張主任形容,有關論述「一語中的,就像點穴點到了位一樣」,「試想一下,如果真正有國家觀念,真正認同『一國為先』的原則,真正認同基本法的規定,真正認同中央對香港的管治權,包括對香港政治體制改革的主導權,而沒有像葉(健民)先生所點到的對共產黨的排斥敵視心理,有些問題還會成為問題嗎?我們還會有今天這麼大的爭論嗎?」
2017實現普選 全社會最大共識
他強調,希望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能夠實現、政改不要原地踏步,是目前香港社會最大的共識。到香港回歸祖國20年的時候,香港如果能夠實行「一人一票」選行政長官的制度,這是香港民主發展跨越式進步,相信是許多人包括有的擔心回歸後在香港待不下去的人之前不敢想像的,希望香港各界有識之士,能夠多從國家的角度、歷史的角度和發展的角度看待這次政改的重要意義和影響,顯示出「視野」和「承擔」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