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作為今年4月中旬國務院批覆的全國唯一的跨省大湖區域經濟規劃區--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範圍包括湖南省岳陽、常德、益陽三市,長沙市望城區和湖北荊州市共33個縣(市、區)。自此,一場探索人水和諧、生態發展的變革正在洞庭湖區上演,湖南近期陸續啟動洞庭湖區百大重點項目,確立洞庭湖區生態補償機制初步構想補償重點,欲在兩年內取得洞庭湖區建設實質性進展。
地跨湘鄂兩省的洞庭湖是亞洲最大內陸濕地和中國第二大淡水湖,以其富饒的資源、良好的生態名揚海內外。它還是長江重要的調蓄湖泊,擔負着保障長江流域生態、水安全和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責。
然而,隨着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洞庭湖區湖泊萎縮、生態退化問題日益凸顯,這片歷史上的富庶之地逐漸褪去昔日光環,遭遇生態恢復與加快發展的雙重挑戰。
湖南實現國家級全覆蓋
為探路中國大湖流域生態文明建設,保證糧食安全並提振洞庭湖區經濟發展,今年4月底國務院批覆同意湘鄂兩省共同編制的《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根據「規劃」,湘鄂兩省將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致力於將洞庭湖區建成「更加秀美富饒的大湖經濟區」,探索中國大湖流域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新路徑。
此前,湖南長株潭、湘西、湘南三大區域板塊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隨着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的獲批,湖南四大板塊已實現國家級全覆蓋。
百大項目力造「生態經濟」增長極
湖南近日於洞庭湖腹地岳陽市召開「湖南省洞庭湖生態經濟建設推進會」公佈並啟動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行動計劃,提出通過實施約100個重大項目,努力將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打造為新的經濟增長極。
計劃包括生態環保、基礎設施、特色產業、新型城鎮和社會民生5大類別,涵蓋生態修復工程、城鄉清潔提質工程、綜合交通工程等10大工程,實施約100個重大項目,涉及的各類綜合性和單體性項目超過600個。
值得注意的是,百大重點項目中,「生態」被擺在了突出位置。據統計,百個重大項目中,與生態環保直接相關的建設項目達到12個,包括百湖濕地修復與保護工程、森林城市建設工程、城鄉清潔工程、環境監測體系建設等。
洞庭湖區域經濟發展研究會首席專家李躍龍表示,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行動計劃以項目推進建設,這對湖南來說將產生一個新的經濟增長極。
做好「一江一湖」「水」文章
作為全國唯一的跨省大湖區域經濟規劃區。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含湖南省岳陽、常德、益陽三市,長沙市望城區和湖北荊州市共33個縣(市、區),規劃面積6.05萬平方公里,2013年末常住人口2200萬,地區生產總值7152億元人民幣。
根據建設大湖經濟區的願景,「規劃」相應設置了生態、經濟、民生三大類19項指標,其中一大生態指標是:「力爭到2020年,洞庭湖區枯水期生態水域面積恢復到約2000平方公里,水功能區水質達成率達90%」。
「建設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當前主要是要圍繞『水』做文章。」「湖南省洞庭湖生態經濟建設推進會」上,中共湖南省委書記徐守盛表示,湖南要合力把130公里長江黃金水岸口岸打造成全省對外開放的現代化口岸,也要做好洞庭湖流域內環境綜合治理,加快水域生態修復,保護好、利用好湖南「一江一湖」的獨特優勢資源。
徐守盛強調,要發揮「釘釘子」精神,把握「一帶一部」戰略機遇,加快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努力實現兩年內取得實質性進展。要着力在改善江湖關係、湖庫關係、路水關係,努力構建和諧人水新關係,實現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要把生態優勢轉化成發展優勢」。
確定生態補償機制初步構想
7月底,湖南還組織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就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專題調研,並確定初步構想補償重點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三峽蓄水運行後,洞庭湖水情水勢發生逆轉,造成較嚴重的區域性、季節性缺水,國家應對此導致的安全飲水、灌溉供水問題給予水資源方面的補償。二是湖區有防洪大堤4427.88公里,大小垸226個,國家應對湖區防洪蓄洪而造成的發展機會損失給予補償。三是洞庭湖是國際重要濕地,湖區濕地率15.58%,保護面積6000多平方公里,國家應對湖區在生態方面的貢獻予以補償。四是洞庭湖作為「魚米之鄉」和「天下糧倉」,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國家應對此予以補償。
初步構想主要補償方式包括財政支持、項目投入和市場運作三種。即建立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公共財政生態補償機制;加大對湖區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替代產業項目、生態環保項目、民生保障項目以及生態移民項目的支持力度;重點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完善生態產品的價格機制和資源有償使用交易制度,建立生態權益置換補償機制和流域生態補償共建共享機制,探索發行國家中長期洞庭湖生態補償建設債券或彩票等。
打造「八百里洞庭」系列旅遊景區
上午登臨「銜遠山、吞長江」的岳陽樓,下午經由環湖大道到東洞庭湖濕地觀鳥--「八百里洞庭」系列旅遊景區有望成為湖南省繼張家界、鳳凰之後又一蜚聲海內外的旅遊目的地。
湖南省日前公佈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行動計劃,提出將打造「天下洞庭」整體旅遊品牌,建設集生態觀光、休閒度假、文化體驗於一體的國內外知名旅遊勝地。
據了解,幅員遼闊的洞庭湖區有着豐富的自然生態和歷史文化資源,通過挖掘旅遊資源,該省將開發建設洞庭水上游、洞庭環湖游、湘楚文化遊、濕地生態遊、世外桃源等精品旅遊線路,重點推進岳陽洞庭湖博覽園、常德柳葉湖、益陽赤山島等核心景區建設。
作為國務院批覆的生態經濟區,洞庭湖景區包括修復濕地生態環境、建設沿河沿湖風光帶和城市生態綠道網、設立洞庭湖濕地公園等。
與此同時,為了解決湖區交通不便的問題,湖南省將新建三條環湖大道,構建「一江一湖四水」水運體系,在岳陽、常德、益陽新建航空機場,形成發達的「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
百餘冬候鳥「留戀」洞庭湖 水美魚鮮「不思歸」
「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一首歌這樣唱道。在東洞庭湖,一群來自北方的冬候鳥真的留了下來。有專家分析,這和東洞庭湖濕地環境的改善和氣候變化有關。
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在6月進行了一次鳥類調查。日前,最新出爐的東洞庭湖區域《2014年度夏季候鳥調查報告》今年第一次對冬候鳥數量進行統計,發現4種106只本應北飛的冬候鳥。
冬季,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在10萬到15萬隻之間,種類約170種。夏秋季節,冬候鳥形成大部隊往北飛。本次調查記錄到夏季候鳥、留鳥類60種,冬候鳥中至少有4種鴨類留了下來沒有飛走。
此次調查所記錄到的鳥類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鳥類有小鴉鵑,近危種有絲光椋鳥和灰頭麥雞2種,中日、中澳雙邊協議保護的有15種。
此外,調查人員還在君山后湖、中洲、團湖等地記錄到17種106羽應已遷徙或過境離開洞庭湖的水鳥,它們主要是鴨類鴴鷸類,如斑嘴鴨、羅紋鴨、綠翅鴨、赤膀鴨、黑翅長腳鷸等。其中,斑嘴鴨、綠翅鴨在當地繁殖。
參與調查的鳥類專家指出,目前正值洞庭湖漲水季節,能記錄到本應遷徙的水鳥等游禽和涉禽,從度夏冬季候鳥地點看,可能是因為此地食物充足,生態環境較好;也可能是氣候變化的原因,也可能是迷途鳥。 (顏宇東)
洞庭湖區重點發展清潔能源 擬建兩核電站
日前湖南發佈《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行動計劃「511」重大項目表(徵求意見稿)》,規劃中提出2015到2025年在湖南益陽新建桃花江核電站,總裝機500萬千瓦,一期裝機250萬千瓦;二期裝機250萬千瓦。2020-2030年在湖南岳陽新建小墨山核電站,總裝機500萬千瓦,一期裝機250萬千瓦;二期裝機250萬千瓦。
益陽市市長胡忠雄在湖南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推進會上表態發言時說道,桃花江核電站項目不僅對益陽,對全省的能源結構改善都是一個非常好的項目。
據悉,桃花江核電站規劃佔地3000畝,計劃總投資超過600億元。作為拿到首批路條的三家內陸核電站之一。有報道稱,桃花江核電站正式運行後,發電量大約相當於目前湖南裝機容量的1/6,可以緩解湖南電力緊缺的局面。
小墨山核電廠選址岳陽市華容縣東山鎮,距長江南岸1.7公里,同樣採用AP1000技術,規劃建設4台125萬千瓦核電機組。
該《行動計劃》能源保障工程規劃中,還提出發展生物質能發電工程、風力發電、天然氣利用及葉岩氣開發工程等內容。計劃在2014年-2030年間新建岳陽至湖北石首天然氣管道工程,及岳陽市各縣區天然氣管網工程,並在岳陽全市工業園、機場、車站、大型社區等地規劃建設天然氣分散式能源點。還將在長江、洞庭湖沿線港口建設40座LNG加氣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