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樹廣
中秋剛過,周曉沛先生從北京寄來他的新作--《大使札記 外交官是怎樣煉成的》。書的封面是菊花般的黃色,讓我想起「人淡如菊」的成語來。
周曉沛是我尊重的前駐烏克蘭、波蘭和哈薩克斯坦大使,前幾年常在京城外事場合見到他瘦削的身影,聽他用沙啞的嗓音侃侃而談,總是受益匪淺。六七年前,他出版了第一本書《中蘇中俄關係親歷記》,曾親自跑到《人民日報》社大院,將飄着墨香的書送到我手裡,令我深受感動。
大使為一國元首派駐國外的最高代表,肚子裡有許多鮮為人知的秘聞奇事。國外有公務資訊何時解密的規定,高級外交官解密期後寫的回憶錄常很暢銷,是歷史研究的重要依據。中國人重保密,輕解密,一些大使出書好像外交文書匯編,內幕性不強。但《中蘇中俄關係親歷記》卻令我眼前一亮,有關中蘇邊界談判的細節均是一手的,它成為我細讀過的中國大使回憶錄之一。
周大使何以冠書名「煉成」二字?我猜想,大概有這樣三層含義。一是他這代人深受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影響;二是他曾任中國駐烏大使,烏是奧氏家鄉;三是周恩來總理要求外交官做「文裝解放軍」,將其與「鋼鐵」聯繫起來更貼切。書名寄託了作者對外交官職業的獨特理解。
《大使札記》是作者自傳,講述了他從「山娃子成長為外交官」,再到大使的歷程。他直接參與中蘇談判部分最吸引人,講外交官如何搞調研的心得也很有意思。他深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死亡區,後來參與中哈簽署「世紀石油合同」內幕也值得一讀。書中也披露了一些外交內幕。如在他出使哈國期間,一名中國記者突然被該國特工部門誘捕。周大使據理力爭,緊急約見「克格勃」頭子和外長,很快「解救」了這位記者,化解了一場外交風波。
我喜歡讀外交官回憶錄,前駐蘇大使劉曉等都出過書,吳學謙、錢其琛、唐家璇等中國外交界老領導也都出過文集或回憶錄。我一直以為,外交官出書不是個人私事,而是一國外交實踐和思想的直接反映和總結,具有重要歷史研究價值,應倡導他們多寫回憶錄,以對歷史負責,政治家亦應如此。
周大使喜歡筆耕,何不將更多「外交秘聞」披露出來,寫一本《新中國外交秘聞錄》呢。期待他的第三本大作早日問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