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5年,賴秀芸一直心繫香港科研發展,決意回港任教,除申請撥款引入當地所用的雙光子熒光顯微鏡新檢測技術外,亦將所學傳承予本地年輕學子。她寄語對科研有興趣的學生勇於嘗試,「研究過程也許很艱辛,但一定會有出路。」
賴秀芸的科研之路其實亦幾經轉折,2003年於港大動植物生物科技課程畢業,正值「沙士」蔓延之時,當年不少畢業生為避開經濟不景而入讀研究院,她卻到消毒藥水公司的市場營銷部門工作。在職場打滾一段時間令她大開眼界,學會商業世界應對、待人處事的技巧,「這些都是研究院學不到的,很寶貴!」
醉心研究的她,2005年返回港大的解剖學系攻讀博士,再於2009年遠赴紐約大學作博士後研究。
「實驗可能錯百次」 柳暗花明又一村
對香港的科研發展,賴秀芸充滿使命感,「如果這裡科研不成熟,在外國留學的我們更加需要回來,否則只會更加停滯不前。」她又認為,即使在美國,科研也只集中於個別頂尖院校,整體而言不如人們所指的先進,相反香港科研卻毫不遜色,包括港大、中大及科大等,便有不少出色研究人才及技術,不比外國名校「輸蝕」,加上香港背靠內地,兩地科學家交流頻繁促進科研合作,相信兩地未來科研發展有望能趕上歐美。
近年香港的大學畢業生申請研究院似有減少,賴秀芸坦言科研之路一向不易走,「實驗可能會錯一百次,令人很氣餒;有時可能要通宵達旦,但工資不高、回報少。」但她認為,克服過程的艱辛後,總會有明朗的出路,鼓勵年輕人勇於嘗試,追尋自己的科研夢。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伊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