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觀塘社區攝影工作坊余善鈺作品。 (由主辦方提供)
城市的變化是必然的,然而攝影愛好者會如何以鏡頭記錄社區時代變遷中的點滴呢?過去一年,「憧憬世界」的教育團隊於十間位於東九龍區的中學,教授攝影技巧,並啟發學生觀察習以為常的事物,不少學生藉着攝影表達自己對所處社區的所見所感。「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嘗試超越表象,以鏡頭捕捉社區變遷,希望參加者由認識自己與社區的關係,進而了解以至介入社區。日前,工作坊的成果於「漸漸攝影展」中展出,部分作品收於《我們來自工廈》結集。
其中「憧憬世界」教育團隊中的導師李俊妮帶領學生嘗試以攝影的方式探索觀塘,最終透過影像去講述一個關於觀塘的故事。李俊妮發現觀塘將要面臨的變遷的討論已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小社區生活場所可能在一夜之間『消失』,所以引領學生們探討社區議題,與同學們一起走回熟悉的小社區拍攝他們充滿感情的生活場所。她更鼓勵同學以觀塘社區變化的事實作為創作的切入點,例如聆聽和記錄街坊的對話內容,從現場細節中感受一個地方的個性。李俊妮說:「退一步了解、整理和發掘自己可以如何表達對社區的獨特情感和看法......漸漸從作品中看出同學們錘煉出來的耐性。」
導師伍偉昌亦非常重視學員拍攝過程與社區的互動。他認為拍攝一堆殘破或將要消失的美麗構圖,就是對社區或城市關注是個錯誤的觀念。伍偉昌表示,只有當學習攝影,再深入社區觀察、拍攝,從中理解社區發生的事情,並為此對街坊或社區人事有所回饋,這樣的互動,才是具體有意思的『社區攝影』。所以他主持的工作坊,往往先以介紹觀塘市區重建和活化工廈政策為開場,然後才傳授扎實的攝影技巧,學習光圈快門的曝光組合。並在走入社區前叮囑攝影人一定要對街坊保持應有的尊重和禮貌。伍偉昌指出:「理解先於影像創作,照片就能更實在地反映社區的狀況,亦因應社區街坊的回饋,創作出與環境、人、事、物互動的相片,這才是真正關係社區的相片。」■文:趙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