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吳來盛(中)與首席設計者Barry Ball(左二)等視察北京財富中心三期工程進展。
人生贏家向來善於規劃。1993年於英國學成返港,就以投身銀行業為目標。但一時找不到銀行的工作,他即轉入中學當英文教師,等待機會。不到半年東亞銀行招管理培訓生,但薪水就是教師的一半,因是職位前景佳,他毅然加入東亞,接受全方位銀行管理培訓,從此踏上銀行家之路。
吳氏回憶自己與銀行的淵源,緣於很小時候看到爸爸的銀行存摺,很奇怪問爸爸:「為什麼銀行會派錢入簿,被爸爸笑我傻仔。」銀行因此在我腦中留下好奇妙的印象。
盡量避免「落雨收傘」多助人
進入銀行界,吳來盛始終抱着「助人」的心態,服務客戶,另類解讀了被人認為「落雨收傘」的銀行業。他認為:「銀行是社會的血液,各行各業就像人體的器官,銀行為社會每一個器官供血。」吳來盛指,從城市基礎建設到企業發展壯大,都要通過銀行融資,藉此可以令很多人受益,可幫到很多人。「有經驗的銀行從業員,會盡量避免『落雨收傘』的情況出現。」作為資深人士,吳來盛有自己的「法寶」:看準客戶、全面分析,跟蹤客戶,對客戶業務了若指掌,令其立於不敗之地。
講誠信,加上「助人」的理念,令他在銀行業如魚得水。打拚愈久,知識經驗積累愈多,最重要的是建立了龐大的人脈及口碑,令其生意興隆,步步高升。 ■香港文匯報記者 解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