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美國本土就業改善情況遠不及美國股市表現。 資料圖片
路透熱點透視專欄作家 Martin Hutchinson/Richard Beales
美國聯儲局的量化寬鬆(QE)政策可以拿來炫耀的成果不多。本周三的政策會議聲明,給6年來實施的價值接近4萬億(兆)美元的三輪債券購買畫上句號。儘管採取激勵舉措,但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仍然僅略超過2%。唯一的明顯效果可能是推升資產價格,特別是股市價格。
2008年危機爆發後美聯儲隨即推出第一輪量化寬鬆計劃,當時樓市嚴重滑坡,購買計劃涉及抵押貸款債券。該政策作為金融恐慌情緒瀰漫、市場失靈情況下的糾正性舉措,連一些傳統貨幣分析師也認為行之有理。該政策可能幫助維持了抵押貸款供應,抑制房價下跌,並扭轉經濟狀況。
谷GDP就業成效不彰
2010年末和2012年秋分別展開了第二輪和第三輪量化寬鬆,目的是促進GDP增長,進而降低失業水平。但這方面成效有限。
美聯儲可能辯稱,如果不採取量化寬鬆,情況會更糟。而且至少大量向市場注入低息資金,沒有導致很多批評人士擔心的通脹。不過相比QE2和QE3超過2萬億美元的價值,回報確實較小。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QE3剛推出時,正趕上聯邦政府削減支出。這次削減支出部分是華盛頓達成多項妥協的結果。時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稱,沒有財政激勵舉措並行實施,貨幣政策只能達到這麼大的效果。
但仍然很難找到有力證據,說明量化寬鬆明顯扶助了產出或就業。最明顯存在關聯的是資產價格上升,尤其是美股飆升。標準普爾500指數自QE1實施以來漲逾一倍,較2009年3月的最低點更是上漲接近兩倍。
在金融危機肆虐之際,數據支持了購債是美聯儲一項有力工具的觀點。但此後QE的效果就越來越小。這應該會阻止需推出QE4言論的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