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佐泉。網上圖片
鍾 倩
近日,微信上關於「窮遊」的話題聊得熱火朝天,朋友的一句話擊中我的心房:「來濟南吧,去市井深巷尋泉,不花一分錢,絕對保證你玩得暢快淋漓。」靜心想想,背上雙肩包、帶上相機,一瓶水、一個麵包,足矣,老街巷裡尋泉,多麼富有情調的旅行啊!
散落在市井裡的泉子,很多都沒有名字,愈是這樣,愈帶有無盡的神秘感:或位於「泉水人家」院落,或藏匿在老街巷深處,或委身在民居屋內床下,有一種養在深閨的悠閒範兒,無論是人不識,還是被掩埋,他們都活得喜氣安穩。
尋泉,尋的是一份心情,也是一種生活方式。過去,我喜歡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等,趵突泉「三股水」周圍,一年到頭都擠滿遊客,想單獨和泉水合個影都是奢侈的事,給人平添幾分焦灼和聒噪。偶然機會,跟隨朋友在老城區閒逛,搞不清到了哪條街、哪條巷,懷着好奇心闖入民宅,好像被什麼東西吸引着。院落裡有些雜亂,但很有生活氣息,牆根窗台下的一口老井引起我們的注意。見有人來,一位老伯熱情地出來打招呼,還向我們介紹這眼泉子的來歷。「前些年這眼泉都乾涸了,沒想到後來又活了過來!」他感慨地說道。朋友意猶未盡,想多了解一些歷史,他笑着說,「哪有什麼歷史,不過是朝夕相處多年有了感情,和自家人一樣。」
從那以後,我對市井深巷的泉子產生濃厚興趣,每一次的邂逅,都會產生初戀時心動的感覺,好像前世的八百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美麗邂逅,此緣分倍感珍惜。
走進這些泉子,無需受任何限制,也沒有擁堵的喧嚷環境,令人無比愜意。它們,靜靜地躺在那裡,不憂不懼,那麼的從容,那麼的自在,反而讓探望它們的人變得心緒難平起來。它們,沒有四大泉群的人氣,也沒有見過那麼多的遊客,但你絕不能說它們沒有見過世面,它們所經歷的不比我們少,只是不善於袒露心扉而已。
毫不掩飾地說,它們的功勞,絕不亞於趵突泉,養活一代又一代底層百姓,無論是戰亂年代,還是困難時期,平等地對待每個人,從不勢利眼,也不會嫌棄哪個外來戶。或許,很多人已經將它們忘得一乾二淨,但總有一些人會憶起,背井離鄉多年後驀然想起家鄉的那口老井,輕輕地觸及心底的那個小塞子,鄉愁立馬湧出來,像清澈甘甜的泉水,打濕我們的眼簾。
無名泉,更像是老城區活的歷史。難道不是嗎?它們不會說話,很多時候選擇不語,像坐在蒲團墊上打坐的老者,對萬事輪迴早已參透,若白馬走入芒花的林子,如銀碗盛着雪花的晶瑩。他們的智慧,需要我們耗盡一生去修煉。
無名泉,更像是大地上的詩句。我固執地認為,市井深巷的泉子,東一眼、西一處的,包括犄角旮旯處被掩蓋的泉子,合起來便是一部《詩經》,隨便翻開一頁,便能夠讀出「關關雎鳩」的驚喜、「蒹葭蒼蒼」的憂愁、「執子之手」的憧憬,令人徒生嚮往,心地變得乾淨而飽滿,耳目變得清悅而明淨。怪不得古往今來到過濟南的文人志士都留下詩篇呢,從「四面荷花三面柳」到「雲霧蒸潤華不注」,從「總為濟南為郡樂」到「羨煞濟南山水好」,篇篇詩句,恍若星辰,點亮歷史的星空,絢彩奪目。
街巷里弄,經常遇見賣小吃或早點的,韭菜盒子、油酥燒餅、豆腐腦兒等,小販們多半使用蜂窩爐子,衛生條件雖然不盡人意,但暖心暖胃,一兩塊錢,便能管飽。不餓,我也想買,幾根油條、一碗甜沫,覺得親切感撲面,是久違的鄉愁噴薄而出吧?不,是不可救藥的味蕾霸佔。
民宅舊居裡,那景象也是叫人感動的。有的院落收拾利落,院內養有花草,擺有茶几、板凳,地上的水盆裡泡着綠葉的蔬菜,女主人擇菜、洗米、煮飯,不忘起身喝上幾杯茶水,那茶水可是用自家院裡的泉水泡製的。不過,他們從來不會炫耀,像泉子一樣內斂,過慣了如此平靜的生活,舉手投足間流瀉出別樣的自足。有的民宅已經隔開出租給外地人,晾衣繩上曬着花花綠綠的衣服,牆壁斑駁不堪,但舊時建築的痕跡依然可尋。院裡的老井多年無人啟用,看上去有些破舊,可恰恰是在這破舊中,讓人尋着一份慰藉。舊,是具有老資格的見證,是具有生命力的存在。我見老井,是一低頭的羞赧,老井見我,是一剎那的青春;羞赧,也是美麗的,青春,也是永恆的。
老井,依然年輕。老,讓歲月收住了心,踩着古典的節奏,一寸一寸地過活。他們和院落像是一對老夫妻,是沈復和芸娘那樣的伉儷,「布衣蔬食,可樂終身」。倘若生在宋朝,我定會選擇在這裡居住。
好多時候,我也會迷路,但很享受這份自在的心情。窄巷拐彎處猛地躥出一隻小貓,院落門口蹲着一隻小狗,見生人也不吼,使人眼前一喜,心地柔軟起來。
2013年,市政府對30處無名泉命名,引發市民關注熱潮。給泉子起名字,這樣的事情不是每一座城市都有的。在我眼中,毋寧說成是復甦一段段塵封的記憶,像是打開一罈罈千年釀造的老酒,僅僅抿上一口,便會醉得不願醒來。因為,這酒,是用世代濟南人的骨血釀成的,是這座城市的老根。
此次命名的30處無名泉中,有17處分佈在老城區。翻看名單,彷彿翻閱一本民間歷史典籍:歷下區啟明街35號,泉子命名為啟福泉。借用啟字,寓意「福祿壽喜」,依次命名其他三處泉水;歷下區院後街16號,泉子命名為院北泉;歷下區鞭指巷9號院內,因在狀元府內,泉子命名為狀元井;歷下區西公界街40號,泉子命名為公界泉;歷下區太平胡同5號院,泉子命名為太平井;歷下區芙蓉街39號吉舜閣內,因位於武庫附近,命名為武庫泉;歷下區芙蓉街38號關帝廟,命名為關帝廟泉......
其中,有三處泉子使我記憶猶新:一處是歷下區孟家胡同1號院,院內的無名泉為張福德老人所挖,所以命名為「福德泉」。用百姓名字為泉水命名,彰顯以民為本的情懷。而歷下區曲水亭街15號的兩眼無名泉,靠近左邊的命名為「佐泉」,靠近東邊的命名為「佑泉」,主人王俐表示,泉子已有200年的歷史。
為無名泉命名,是一樁精神事件,也是一個集體儀式,使人們牢記歷史,懂得惜福。我常常想,無名泉的姓氏便是百姓的姓氏,因為他們屬於民間,他們和市井的生活早已融為一體,休戚與共,難捨難分。
他們像風一樣自由,不在乎名譽,不在意版權,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面對榮辱得失淡然處之,他們才是真正的自然之子。「內心越是平淡,生活越是絢爛」,他們比人類更懂得這個道理。
市井尋泉之旅,使我的心慢下來,看到生活的美好,傾聽靈魂的召喚,別虛度這大好的青春。這樣的旅行,真好,像宋詞一樣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