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盧燕告知十月二十四日,她在國家大劇院和梅葆玖要唱一段「長生殿」,問我在不在北京,我十八日開完國家話劇院的劇本朗讀會,本來要盡早趕回香港,但兩位年近九十的梅家子女(盧燕是梅蘭芳的義女)難得合唱,就留下來等這一場。盧燕知道我留下來,很高興,對我說,「我上台只有四分鐘。」我說,四分鐘也看,她操着優雅的老北京腔:「您真夠朋友!」
雖然京劇在內地的觀眾日益減少,但在海外可是頗受推崇。今年是梅蘭芳一百二十歲華誕,即是兩個甲子,推出一個「雙甲之約」重走梅蘭芳之路全球巡演,一年前,在北京前門建國飯店梨園劇場隆重啟動。梅蘭芳之子梅葆玖親自掛帥,從梅蘭芳的祖籍江蘇泰州出發,先後到天津、上海、武漢等京劇大碼頭,再到中國香港、台灣,八月登上紐約林肯中心與華盛頓甘廼迪藝術中心,十月赴俄羅斯莫斯科、聖彼德堡,登陸著名的馬林斯基劇院,成為世界關注焦點。梅葆玖率團前往日本東京大學、櫻美林大學、創價大學、早稻田大學等著名學府進行學術演講,探討京劇古老藝術的學術價值和在今日社會的各種可能。十月二十一日回到北京,在國家大劇院完美收官。演出名為《梅華香韻》,都是梅派經典劇精華:《天女散花》、《黛玉葬花》、《抗金兵》、《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看了上半場,演員夠漂亮,嗓子好,身段也不錯,唯一缺乏人物內心的演繹,天女、黛玉、梁紅玉都差不多。梅大師曾說「似我者死」,要是連似都不似,大師九泉之下作何感想?
怕演出結束去後台祝賀的人太多,趁中場休息我去後台看盧燕,盧姨已化好妝,一身黑色長裙,頸上一條紅色絲巾,她讓我參考是放在衣領外面還是收在裡面,我給她打了個蝴蝶結,快九十歲的人還是那麼漂亮,真是傳奇。她拉着我去到側幕,要看魏海敏的《貴妃醉酒》怎麼出場,啊,原來還有魏海敏,她是台灣梅派第一旦,我很喜歡她。我陪着盧燕在側幕看了魏海敏一聲「擺駕」之後的出場,嬌媚大氣,搖曳多姿,果然不一般。服裝也漂亮,眾人不明白為什麼她要從台灣手提着楊貴妃的「鳳冠」來北京,我注意看了看,那副點翠鑲鑽的「頭面」是特製的,不違傳統又有創新,十分搶眼。為看魏海敏,從後台快步跑向前台,大劇院很大,我腳下不停,忽聽有人叫,原來是跟着「雙甲之約」採訪的幾個記者「您可跑得真快!」,不快哪行,難得一見。
終於到了演出的最後「四分鐘」,梅葆玖盧燕合唱《長生殿》選段,兩位老人家嗓音、身段、面容都不及年輕演員,但那種大家風範,貴氣坦然,毫不張揚卻令人傾倒,可謂雙甲之約收官唱響的最強音,這幾天我真是沒白等。
學習梅派唱念做打容易,現在三、四歲的小童都能學得不差分毫,難的是內心。內心修養不到,台下不琢磨,不下功,熱衷挑肥揀瘦,爭名次、勾心鬥角,演的雖是貴妃、淑女、才子、英雄,其實還是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