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張楚彤(左二)去年與數名浸大「先鋒」舉辦人「器」可取活動,鼓勵學生將家中沒用的物品放到收集箱。 浸大供圖
關掉不必要的電器、多用手帕少用紙巾、進行可回收廢物分類回收等,看似簡單易行的環保行為對不少人而言卻是「苦差」,但這對於浸大可持續發展校園專責小組召集人鍾姍姍而言,是每個愛護地球的人應有之義。她的環保妙計很簡單-堅持「應用則用」。因此,辦公室的兩組電燈,她只會開一組,「夠用便okay」;在酷熱的夏天,她並無開冷氣,「因為辦公室涼爽,也有扇可撥涼。」
從個人身體力行,推及至整個校園,問及這名「環保達人」為何對推動環保如此落力?鍾姍姍說:「當社會為香港的政治、民生爭論時,大家有沒有想過香港的前途、全球的前途都建基於地球是否容許我們如此浪費資源?」她引述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提出,直至本世紀末,若人類不能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我們的子孫將面臨不可逆轉的生活環境。
知人皆有惰性 只好提完再提
不過據鍾姍姍觀察,師生在校園實踐環保,尚有頗大的進步空間。她稱不少學生組織仍然堅持傳統做法,派傳單、派禮物,未有落力減少資源浪費。即使部分教職員也未有時刻響應小組的環保小貼士,有時也會忘記關掉不必要的燈、電器等。她苦口婆心地說:「我們明白人有惰性,可以做的只有提完再提」。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伊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