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浸大「校園低碳先鋒」致力將低碳生活文化由校園推廣至社區。左起:吳文軒、張意莉、張楚彤。鄭伊莎 攝
港人對於環保二字並不陌生,但有多少人能身體力行實踐?致力將低碳生活文化由校園推廣至社區的多名浸大「校園低碳先鋒」坦言:「很多人知道環保重要,不過無實際行動。」因此,他們近年落力宣揚環保信息,堅持「造大個餅」,除了自身奉行環保原則,亦通過該低碳先鋒計劃,達到薪火相傳,與一眾浸大學生攜手為本港環保,照亮未來。
3位受訪浸大「校園低碳先鋒」都對環保充滿熱忱,其中兩年前已加入計劃的人文學及教育四年級生吳文軒資歷最深,而生物系三年級生張楚彤與社會科學院二年級生張意莉同於去年加入計劃,他們起初本荂u想了解低碳環保是何物」、「想知道環保的意義」而變身「先鋒」,殊不知短短一兩年,已將環保融入生活。
「多菜少肉」與全球暖化有關
訪問期間,3位「先鋒」跟記者上一門環保基礎課程:原來低碳飲食推行的「多菜少肉」原則,與紓緩全球暖化息息相關。曾有調查指出,畜牧生產業每年生產約100萬噸甲烷,例如飼養牛、羊時,其糞便也會釋放甲烷,是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亦是加劇溫室效應的元兇之一,「只要我們少食牛、羊便可以減少甲烷排放量。」另外,不少清潔用品含有有毒化學物質,因難以分解,亦會污染河流、海洋。
三人指只要更多人知道上述環保知識,便可在日常生活作出一點改變。張意莉就採用具豐富去油功能的天然茶籽粉代替日常清潔用品,可以從頭洗到腳,非常環保。喜愛吃肉的她,現時也堅持每星期有三四天奉行多菜少肉的原則。為了減少即用即棄的外賣餐盒,她一整年也沒有買過外賣。
張楚彤去年則與數名「先鋒」舉辦「人『器』可取」活動,鼓勵同學將家中沒用的物品放到收集箱,讓其他人「尋寶」,減少消費,達至源頭減廢。起初學生只「取」,收集箱一度空空如也,經過多番宣傳,不少同學「一袋二袋」,帶來書本、文具等,最終收集了兩大箱物品,足以捐贈予環保團體,「環保不是閉門造車,需要我們感染身邊的同學與朋友,鼓勵他們參與其中」,因此張楚彤積極向朋友宣揚一些微小的生活習慣,譬如在快餐店用膳,毋須飲管,希望改變更多人。
參加其他活動 學環保妙計
不過,要持之以盚篚謕M推廣環保,往往會遇到不少難題,「搞活動需要印宣傳單張、派水,這些單張、膠樽也不環保」,如何做到「好環保」令吳文軒大感頭痛。於是,他們要求同學在每次活動開始前,上facebook下載活動單張,這樣一來先慳了300多份單張。參加其他環保團體的活動時,他亦不忘參考別人的環保妙計,再到校園推而廣之。雖然仍有不少學生組織繼續派單張、派水,但他指一眾「先鋒」會堅持「造大個餅」,今學年他與張楚彤會率先以「Green Leader」身份,帶領學弟妹推廣環保。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伊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