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唐詩中的城市歷史反思


放大圖片

■受孔子思想的熏陶,中國古代文人看待城市生活,有時帶有深思色彩。

城市生活的歷史古已有之。但是,古代的文人墨客面對城市生活,也有着內心的另一種獨白。城市的生活不必然是鶯歌燕舞,也可能充滿着對歷史的冥想、現實的反思或是生活意義的討論。

文以明道,這是中國古代文人創作的動機之一。詩歌《官牛》,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其全文為:「官牛官牛駕官車,滻水岸邊般載沙。一石沙,幾斤重?朝載暮載將何用?載向五門官道西,綠槐陰下鋪沙堤。昨來新拜右丞相,恐怕泥塗污馬蹄。右丞相,馬蹄踏沙雖淨潔,牛領牽車欲流血。右丞相,但能濟人治國調陰陽,官牛領穿亦無妨。」

該詩乃一首勸誡文學作品。從古典文學批評的角度看,是用「文以明道」的方式來表達對新就職的丞相為了保持自己的座騎--「馬」的潔淨(主要是馬蹄的潔淨),而以官牛拉車載物的行為的無奈和不滿。而丞相以官牛牽車拉物的行為,若以現在的角度視之,實則是「公車私用」。本詩中,交通工具為「官牛」、「官車」,交通設施有作為道路的「塗」、「官道」等。

文中的「官牛駕官車」,就是官牛牽引官車,所載貨物為「石沙」。運送的方向是皇城的「五門」,所行進的路徑是通向五門的「官道」。結局是:丞相之馬的馬蹄得以保全潔淨,但是官牛卻「流血」。此種情景,顯然為作者白居易所反對。透過對交通運輸的描寫,詩文最後以「右丞相,但能濟人治國調陰陽,官牛領穿亦無妨」的詩句展現出作者內心希望此種「公帑私用」現象無礙國家朝廷施政順利、官員勵精圖治大局之願景,流露出白居易關懷蒼生的情懷。

白居易的另一部作品《秦中吟.輕肥》:「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借問何為者,人稱是內臣。朱紱皆大夫,紫綬悉將軍。誇赴軍中宴,走馬去如雲。樽罍溢九醞,水陸羅八珍。果擘洞庭橘,膾切天池鱗。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此文,是白居易借助對馬車的刻畫來抨擊內臣宦官窮奢極欲的行徑的作品,因而,是對交通工具的描寫。此詩的內容,仍舊符合「文以明道」的創作思想。「輕肥」,取自《論語.雍也》中的「乘肥馬,衣輕裘」,是對貴族奢華生活的一種描繪。這裡的「馬」,自然就是作為交通工具而存在的。

與《官牛》的不同在於:《官牛》側重於對交通工具本身的描繪,而沒有直接涉及駕馭交通工具的主體。而《秦中吟.輕肥》則是將交通工具及其駕馭者作了整合,進行統一的敘述,勾勒出「宦官騎乘」的圖景。

「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的詩句,準確而傳神地表現出騎在馬上的宦官形象--盛氣凌人。或者說,將宦官在駕車時的傲慢之氣加以展現。「誇赴軍中宴,走馬去如雲」則是對宦官駕車的外在形態描寫,與前文詩句形成強烈的呼應。可以想像,在講求禮教的繁華城市之中,出現宦官駕車的此種極不適切的現象,其本質就是內臣的獨大、階層的對立以及政治的昏暗。所以,這首詩又回到了「文以明道」的創作主旨上。

綜上可知,從白居易的例子可以看出,中國文人面對城市生活,始終有一種警醒。這種警醒既是古代文人知識分子的責任,也是儒家思想傳承者的歷史使命所使然。■文、攝:徐全

相關新聞
恬靜皇村 道盡歷史輪迴與滄桑 (2014-11-10) (圖)
唐詩中的城市歷史反思 (2014-11-10) (圖)
苗域飾美,盡顯長江文明之風 (2014-10-27) (圖)
傳教士舶來的第一所大學:登州文會館 (2014-10-27) (圖)
紀念章中看歷史 (2014-10-13) (圖)
學堂樂歌中的文化革新 (2014-10-13) (圖)
黃埔風雲 寫照中國激變史 (2014-09-29)
佛光緣美術館「淨心清供」李淨師生作品展 (2014-09-29) (圖)
藝術展覽中的「家、親情、香港」 (2014-09-15) (圖)
九三,已是香港記憶的一部分 (2014-09-15) (圖)
用音樂去感嘆歷史 黃大煒寫在音樂裡的甲午 (2014-09-04) (圖)
名將之後張閭蘅 懷德謙恭 (2014-09-04) (圖)
爭與戰,歷史思索在其中 (2014-09-01) (圖)
丁汝昌悲劇的文化啟示 (2014-09-01) (圖)
盛世佳麗 寫照大唐女性飛歌 (2014-08-18) (圖)
盛唐之盛,首在文明 (2014-08-18) (圖)
凌家灘遺址:探尋活着的世界 (2014-08-04) (圖)
考古實探:田野是考古者的靈魂 (2014-08-04) (圖)
含山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2014-08-04) (圖)
中文缺失背後的文化斷裂 (2014-08-0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