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葛珮帆(前排左二)表示,即使學校表明證書和獎狀對入學無幫助,仍有超過一半家長不會減少報讀課程。 香港文匯報記者馮晉研 攝
磨牙咬手指見心理醫生 民記促家長重質莫重量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晉研)為怕申請入學時吃虧,家長替孩子狂報培訓班及課外活動已成風氣。民建聯調查發現,逾半幼稚園家長為仔女報讀1項至3項課外活動,即使學界已表明證書和獎狀無助升學,仍有逾半家長堅拒減報。結果有年幼孩子要一天參加多達6項活動,身心疲憊;有幼童疑因操勞過度,以磨牙和咬手指減壓,需見心理醫生。民建聯提醒家長,參與課外活動應重質不重量,以免為孩子構成不必要的壓力。
民建聯婦女事務委員會在今年8月至9月期間,在各區幼稚園外以街訪形式,成功訪問了226名幼稚園家長,了解小朋友參與課外活動的情況。結果顯示,59%受訪家長認為,報讀課外活動會影響孩子能否「贏在起跑線上」,52%家長為子女報讀1項至3項課外活動,少於一成報讀3項或以上。另41%家長無報讀任何活動,當中26%人認為無此需要,他們期望子女自由發展;至於無錢報讀或無人接送孩子而放棄報讀者則分別佔21%和20%。
證獎無助入學 逾半仍拒減報
調查又顯示,70%家長認為課外活動證書和比賽獎項有利升學;值得留意的是,即使學校表明證書和獎狀對入學無幫助,仍有超過一半家長拒絕減報。此外,22%家長每月花高達26%至50%的家庭收入替孩子報班,加重經濟負擔。
兩子之父的民建聯社區幹事林心廉,以過來人身份分享替長子報讀課外活動情況。其長子9個月大時已被送到學前班,為了爭取入讀心儀小學,兒子K3時會參加7項活動。林坦言,「當時兒子身邊的同學都學10多項活動,所以我以為自己好正常」。不久,因活動過多,兒子開始咬手指和磨牙,心理醫生指這是精神緊張所致。他遂減少兒子不感興趣的活動,緊張情緒亦得以紓緩。
機構質素參差 廣告欺騙家長
坊間提供課外活動的機構質素參差, 林指兒子曾參加過一個標榜「超三」的數學課程,即小二生受訓練後可越級學習五年級程度的數學,結果「兒子學習分數,基本的加減乘除卻做錯,其實無需要(參加那些課程)」。民建聯中央委員柯創盛亦指,有家長安排女兒一天參加6項活動,包括游水、舞蹈、珠心算等,活動由早到晚,孩子都投訴「辛苦」,但家長指此舉為了升學,故「無辦法」。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表示,「贏在起跑線上」只是廣告宣傳,沒有實際理據,「好多家長被廣告騙了。」民建聯建議家長,為子女報讀課外活動時宜重質不重量,又提醒家長了解子女的實際需要和能力,慎選坊間的教育機構和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