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明愛學校社會工作服務及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科學系於 2011 年9 月至 12 月期間,進行了一項「香港青少年發展和家庭狀況」的問卷研究。 記者李穎宜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穎宜)傳統華人社會的家庭模式,一直以「嚴父慈母」作主導,但近年來卻開始出現「虎媽」和「貓爸」等字眼,母親管教子女的嚴厲程度比父親顯著地高。有專家表示,由於父親長期在外工作,與子女相處的時間較少,以致母親要擔當「嚴母」的角色管教子女。不過,團體建議父母的管教方法應達成一致,避免「一嚴一鬆」;作為子女則應多體諒父母,主動表達關愛,以建立家庭的正面互動。
明愛學校社會工作服務及理工大學應用科學系於2011年曾進行了一項「香港青少年發展和家庭狀況」的問卷研究,並於過去一年就研究結果舉辦了多個工作坊,協助家長了解如何管教子女。
自小灌輸「五倫」助適應社會
研究反映,不少青年人感到父親關懷自己的程度比母親顯著地高,而母親管教的嚴厲程度比父親顯著地高。家長的管教方式對子女的心理健康亦有顯著影響。父母對子女有清晰的指引,以及對子女日常生活的掌握,子女的心理健康越好。相反,若透過心理威脅等控制子女,孩子心理健康越差。而從小就向子女灌輸中國傳統價值觀,例如孝順父母、尊師重道,會令子女的成長發展更好、更適應社會。
有見研究指出親子關係或因管教模式而變得不和諧,明愛亦於過去一年舉辦了多個「家長管教工作坊」。家長梁太參與了工作坊後,發現原來自己和女兒的性格完全相反,於是改變管教模式,配合女兒的特點去給予指示和要求,從前有如「火星撞地球」的母女,現亦不再經常爭吵。
管教方法一致免「一嚴一鬆」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霍鴻桀指出,父母管教模式有別,原因有可能在於傳統夫婦分工,「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存在,令母親多數扮演管教的角色。明愛學校社會工作服務督導主任黎陳妙冰則建議父親應多分擔管教的角色,減輕母親管教子女的負擔。同時,父親與母親的管教方法亦需一致,避免「一嚴一鬆」。她又鼓勵家長灌輸子女中國傳統價值觀,讓子女懂得待人處世,以及更能適應以中國傳統價值觀為主導的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