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翠袖乾坤:廣東歌已死


余似心

電視台剛做了一個連續兩集的特輯名叫〈廣東歌已死?〉,講到廣東歌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最興旺,如今進入衰退期,當中探討了許多問題。我有感而發,想到其中一個死因,可能是填詞水平。

我最近參加了一個純玩音樂的歌唱班,大家選了一首時代曲公開合唱,該曲曲調旋律豐富,充分表現出年輕寫曲人的天分,所以每年的特定節日都成天地在各媒體播放。但在記歌詞時就十分困難了,要牢記內容時才深深發覺這歌的詞填得極為彆扭,文句不通,用詞不當,濫加疊詞,錯用詞語,意思牽強,要背誦這樣苦澀的歌詞極為辛苦。也有一些廣東歌的歌詞連平仄也不準,心中不禁感慨,這也可以稱為填詞人,難怪香港的廣東歌已死,這些作品也見證了香港的中文已死。

在網上常看到年輕人問:「為何現在的歌沒以前的舊歌那麼動聽呢?」

一首歌曲是否感人,除了旋律外,歌詞能否觸動人心,押韻是否準確,是否易於上口,都是重要的元素。

有歌唱界人士慨歎,隨着名填詞人一個又一個的去世,香港填詞界接班無人,難以起死回生。

我的手機有一個群組,聚合了一群讀中國文學,修讀詩詞歌賦的朋友,他們在遊山玩水、心有感觸時,便舞文弄墨,吟詩作對。我不禁想,香港有好大群中文造詣高的人啊,多間大專院校也開設有中國文學系,學習寫詩填詞,雖然並非所有文學系的學生也有音樂天才,總有不少年輕人熱愛不同的音樂,中文系何不開設歌曲填詞班?一定吸引不少人修讀,也可以為音樂界造就人才。中文系所學的曲目、戲曲,就是古代的音樂,只是現代的大學教育把曲、詞分開,曲是音樂系的,詞是中文系的,平白浪費了人才。這情況一如粵劇,大家還只能停留在唐滌生的腳本上,欠缺了接班人,中文系的學科其實可以更多元化。

相關新聞
百家廊:松鼠的板栗 (2014-12-22) (圖)
翠袖乾坤:廣東歌已死 (2014-12-22)
跳出框框:聖誕節名存實亡 (2014-12-22)
琴台客聚:乙未誰人犯太歲? (2014-12-22) (圖)
生活語絲:風華絕代王丹鳳 (2014-12-22)
思旋天地:「聖誕鐘,買匯豐」? (2014-12-22)
網人網事:電視的憂傷 (2014-12-22)
百家廊:北京看病難 (2014-12-19) (圖)
翠袖乾坤:命數之謎 (2014-12-19)
古今談:美國法院巧妙判處黑猩猩權和人權的區別 (2014-12-19)
雙城記:虎妞的命運 (2014-12-19)
方寸不亂:窮人的恩物 (2014-12-19)
演藝蝶影:後台探索之旅 (2014-12-19)
此中山:山水有相逢 (2014-12-19)
百家廊:大地上的黃金 (2014-12-18)
翠袖乾坤:遊日新觀感 (2014-12-18)
海闊天空:日本三景天橋立 (2014-12-18)
琴台客聚:潮流 (2014-12-18)
七嘴八舌:國人質素強國家更強 (2014-12-18)
隨想國:誕 (2014-12-1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