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有天在茶餐廳找不到位子,幾個看來是同學關係的男生,招呼我搭枱,他們等待正在洗手間的朋友後即將離座。搭枱的我,被迫聽他們的談話,A同學剛從澳洲留學回來工作,想在工作地區附近置業,他說在大坑看了一個幾百呎的單位,也要一千萬,實在無法置業,怨氣十足;B同學在港結婚剛有女兒,在父母幫助下,早已在新界地區以幾百萬供樓上了車,侃侃而談,令幾位同學仔羨慕不已。
我偷偷望了這幾名男生,剛步出校門,就想買大坑樓,是不是有點「大想頭」?年輕人置業,怎能一步登天?如果首次置業,先在偏遠地區買個細單位起步,將來有機會才進駐大坑。
年輕人首次置業多以細單位為焦點,造成細單位大出風頭。看電視介紹樓盤節目,有時以為看的是「實況喜劇」。主持人介紹某新樓盤說:「這個新盤最大的賣點,就是擁有一房單位,四百萬上落,簡直是『窮人的恩物』」,此話可圈可點。過去新盤推出,推銷重點總是大面積的特色單位,如今逆其道而行,賣點竟然是鬥細。可見樓價太高,消費力追不上樓價,買家能力有限,只能買得起細單位。樓盤以「細」作招徠,也是市場的現實反映。
其次,經紀推銷細單位四百萬上落,是「窮人的恩物」。吓,擁有四百萬,已經算「窮人」了?香港「窮人」指標,也真夠高哩!樓盤推銷方式,也是迎合消費者的虛榮心理。豆腐膶般大小的單位,找來設計師推介其作品:「這是煮食區、進食區、會客區、睡眠區、衛生區......」數數下幾乎「香港十八區」哩!小單位的「區域」概念,避開廳、房等字眼,迷糊了消費者對真實面積的感覺。雖然好笑,實則苦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