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圖為《勸學圖》。 網上圖片
細味《勸學.節錄》二之二
新的一年,筆者於此先祝各位同學新年快樂,學業進步﹗承接上一次的專欄內容,這次繼續談談《荀子.勸學》一文。上次主要為大家理清內容大要,這次筆者希望同學能夠運用以往教授過的文言閱讀方法,嘗試解釋文中部分字詞語句。《勸學》一文甚長,以下為大多採用以教學的節錄版本。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文言小練習:
1. 學不可以已 已:停止
2. 故木受繩則直 故:所以
3. 金就礪則利 就:靠近
4.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過:過錯
5. 不臨深溪 臨:面對
6. 吾嘗終日而思矣 嘗:曾經
7.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須臾:一會兒
8. 吾嘗跂而望矣 跂:踮着脚
9. 假輿馬者 假:借助
10.功在不舍 舍:通假字,捨棄
問題1:試語譯一遍,然後細讀原文,並概括本文的思想主題。
分析:思想主題﹕全文圍繞「學不可以已」(譯:學習是不能停止的)的論題展開論述﹔強調學習能提高思想認識和加強品德修養的重要意義﹔說明學習能增長人的才幹﹔並提出循序漸進、不斷積累和持之以恆才是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方法。
問題2:為甚麼君子說:「學不可以已?」你認同這樣的說法嗎?為甚麼?
分析:不能停止學習,是因為知識是透過積累而得的,要溫故知新,持之以恆,才能取得成效﹔君子應廣泛地學習,每天省察自己,智慧就會明達,行為亦合乎規矩﹔而若能積累善行養成美德,精神、智慧就得以發展,漸漸就能具備聖人的思想品質﹔知識是無窮無盡的,若掌握了一點知識或技能便放棄停止,那麼不但所學的很快會忘記,而且知識面亦過於偏狹,故君子主張「學不可以已」。
■吳一敏 資深中文科教師
作者簡介:福建中學(小西灣)中文科主任,曾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及優秀教師等獎項。
學校簡介:福建中學(小西灣)是全港唯一一所在中文科採用完善自編教材的學校。整套教材由初中至高中一共10冊,並配以寫作及口語課本,是一套高度切合考生需要的教材。該校中文科教師師資優良,多位老師獲獎,更獲邀至兩岸等地作分享交流;考生於中文科的成績更錄得連續數年9級增值。
逢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