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1月1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政府舉辦比賽 培育本土舞蹈精英


大量香港青少年從小學開始習舞,有的在三、四歲時就開始,有的七歲八歲入門。當中許多人,就像學習普通的文化課程一樣,一直持續學舞練舞。甚至不少孩子上大學後或已邁入社會仍保留着跳舞的習慣。最初相信肯定是家長着重有意地培養和引導孩子,然而她們一旦對舞蹈產生興趣,學舞就變成了這些孩子們的自覺行為。有了一技之長,會跳舞的孩子甚至成為一些名牌中學優先考慮錄取的對象。

香港政府一直很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除了每年組織各舞種的考級外,各區還會舉辦舞蹈比賽,吸引青少年及中小學生參加。其中規模及影響較大的,是由香港教育局和香港學界舞蹈協會聯合舉辦的香港校際舞蹈比賽,即香港校際舞蹈節,至今已有五十年的歷史了。每年參加該比賽的學校有數百間之多,而參賽學生則達上萬人。在比賽中優勝的隊伍,不但能站上莊重而不奢華的頒獎典禮,還可獲得一次表演的機會。每個參賽的舞蹈作品,學校都會通過一年的時間來精心準備。而參賽的學生們,亦要每星期用課餘時間,練習四個小時以上。參賽隊伍中部分學校水準頗高,甚至能與內地專業舞蹈院校的學生媲美。

不過也有些學生身材未必最佳,舞姿也不夠動人,但人人都認真地投入,其執着的態度令人敬佩。你能感受到她們身上的凝聚力,因投入所造就的力量,以及享受舞蹈的快樂。這些孩子通過比賽的平台一展所長,互相觀摩學習,不但使自己的體形體態更美,而且能使自己的心靈收穫更多美和善的熏陶。此外, 香港舞蹈總會和香港政府會每兩年分別主辦與資助舉辦一次紫荊杯舞蹈大賽。

紫荊杯舞蹈大賽使職業與半職業及非職業的舞者有同場競技的機會,各個舞種也是擺在一起,既有芭蕾舞又有中國舞、爵士舞等舞種,使本地舞蹈藝術水平不斷提高,不同的舞蹈種類更加團結、包容,很符合香港多元城市的特點。香港青少年和中小學生,也可參加這個比賽,它就像舞蹈藝術的搖籃,孕育着本土舞蹈精英。一代代的舞蹈精英逐漸成為舞蹈老師,又肩負起培養下一代的重任。因此,香港的舞蹈老師均具有較高文化水平,對舞蹈的領悟力強且兼具國際視野,在中西融合、自由開放的環境中,對傳統民族民間舞、芭蕾舞、現代舞都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見解。■文:童小紅(香港舞蹈團董事,舞蹈比賽評判,舞蹈老師)

相關新聞
四大名著終章 《紅樓夢》探尋男女愛慾 (2015-01-16) (圖)
韓紅力挺三寶音樂劇《聶小倩與寧采臣》獻唱主題曲 (2015-01-16) (圖)
政府舉辦比賽 培育本土舞蹈精英 (2015-01-16)
中國美院聯手中央美院 「1:1計劃」系列展首展 (2015-01-13) (圖)
中國美協副主席許欽松:鄭澤生的作品把我嚇了一跳 (2015-01-13) (圖)
藝評:淺談純藝術之工作室 (下) (2015-01-13)
悲劇經驗與跨文化融合 (2015-01-09) (圖)
敢觀舞台:《報案人》:令人窒息的日常 (2015-01-09) (圖)
沈漢水:在簡明墨韻中 持守傳統畫風 (2015-01-06) (圖)
藝評:淺淡純藝術之工作室 (上) (2015-01-06)
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趙汝蘅:學習舞蹈需要熱情更要有天賦 (2015-01-06) (圖)
華格納的拜萊依特改寫音樂與文化的聖地 (2015-01-02) (圖)
香港為張愛玲主場 (2015-01-02) (圖)
2014古典音樂界的個人回顧 (2015-01-0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