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政府積極支持本地高等院校國際化,於2008/09學年起實施「4內16外」政策,八大院校取錄最多20%非本地生,包括4%核准指標內及16%核准指標外的學額,藉多元文化校園讓本地生亦得益。教育局昨透露,自政策落實以來,八大取錄非本地生比率持續上升,由2008/09年的11.4%增至本學年的17.1%,反映有關上限並無用盡;而隨大學國際化程度提高,政府早前通過2016/17學年起實行新的「20外」政策,變相增加港生升大學機會,局長吳克儉指,現時教資會正諮詢各大院校,以制定推行細節與時間表。
吳克儉昨書面回應立法會議員查詢時表示,自「4內16外」政策於2008/09學年起實施,八大錄取的非本地生人數穩步向上,收生人數由2008/09學年合共1,666人,即相當於核准學額的11.4%,上升至2014/15學年合共2,560人,即相當於核准學額的17.1%。以本學年為例,港大錄取非本地生佔20.3%,科大及理大分別有約19.6%、18%,是八大最多的3間。
「4內16外」改「20外」 料惠非本地生
他提到,經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的討論,最近已通過將「4內16外」政策轉變為「20外」,即20%的非本地生學額一律劃為核准收生指標1.5萬個以外的額外學額,變相令供港生升學學額增加4%即600個,有關細節將諮詢各院校,計劃在2016/17年起實行。
另外被問及整體資助大學學額的供求,吳克儉指,未來幾年中學畢業生人口下跌,而去年施政報告已公布一系列措施,增加學生接受資助高等教育的機會,預計到2016/17學年,可為所有符合入讀大學基本條件的中學畢業生提供足夠的資助及自資學士學位課程學額,故暫無意增加資助學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