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港大校園。 資料圖片
今日香港
經過歷時5年建造,全長3公里的港鐵西港島線於2014年12月28日正式通車。當日清晨6時,首班港島線列車由堅尼地城站準時開出,吸引逾千名市民和「鐵路迷」一同見證港島線西延的歷史一刻。西港島線的開通,為本港西區的居民提供多元的交通工具的選擇,對社區的組成亦產生一定的影響。那麼西港島線的開通對社區的發展有何利弊?香港的鐵路系統的不斷發展對居民的生活素質有何影響?作者將於下文一一詳述。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慧
議題探索:單元二:今日香港(按教育局課程指引)
主題1:生活素質
探討問題:香港維持或改善居民的生活素質的發展方向如何?
.香港居民對不同層面的生活素質的優次有甚麼不同看法?
.哪些方面的生活素質被視為最重要?哪些被視為最急切的需要?甚麼人可作出相關的決定?為甚麼?
.不同人士或機構能為維持或改善生活素質作出甚麼貢獻?有甚麼障礙?在沒有清除障礙的情況下,哪些群體最受影響?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慧
新聞背景:西港島線「飛站」通車
港鐵西港島線於2014年12月28日「飛站」通車,30日迎來首個工作日。在早上繁忙時間,金鐘轉車站的候車人流略有增加,有乘客表示比過往多等兩班車才可上車。港鐵亦嚴陣以待,除加派人手協助乘客。而當日上午共有約27,000人次進出堅尼地城站和香港大學站。而過往以快捷見稱、來往西區至港九的多線紅色小巴,當日客流均較以往減少。以往早上繁忙時間都是「人等車」,當日卻是「車等人」。有小巴司機表示,乘客量減少約40%至50%,以往毋須等客便可即時開走,當日平均要等半小時才開出。不過,由於經營成本已很高,現在不打算減價。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慧
概念鏈接:
公共運輸(Public Transpartation):泛指所有向大眾開放、並提供運輸服務的交通方式,通常是作為一種商業服務付費使用,但也有少數免費的例外狀況。公共運輸系統由通路、交通工具、站點設施等物理要素構成。狹義的公共運輸是指城市範圍內定線運營的公共汽車及軌道交通、渡輪、纜車等交通方式。香港公共運輸以鐵路為主,巴士、小巴等為輔,是城市規劃的重要配套,故政府會對其營運和利潤等作出嚴格規管。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慧
小知識:計載客量太樂觀
根據運輸及房屋局於2013年 2月25日提交予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的文件《港鐵列車的可載客量和載客率》,發現港鐵在計算載客量時,高估車廂乘客容量,拉低載客率。若以外國標準每平方米可站立4人作計算,各鐵路線最繁忙路段的實際載客率均達 80%至100%,其中東涌線達84%,荃灣線更達98%,已經屬超載的水平。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