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在母親彌留之際,「我」握住了母親的手。資料圖片
文章的敘述除牽涉敘述手法以外,敘述角度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先談敘述角度,學生總會學到,第一人稱的是能夠深入人物內心描寫,較親切可感的手法,第三人稱則能客觀反映事件,敘述較全面而不受限制。但知易行難,適切地使用一種手法自然還是有難度的。
主觀視角 流露情感
第一人稱屬主觀視角,限知卻易於流露人物的情感。第三人稱多屬客觀視角,在轉換敘述焦點時較自然。下以病床訣別的情節看看兩種敘事角度在描述類近情節時的不同效果︰
「我握着母親的手,輕輕地放到臉龐。粗糙而枯竭的手卻傳來熟悉的溫暖,讓我想起她牽着我踏進幼稚園的那一天,她跟我說『放心,我在』的情境。我看着她戴着呼吸器的臉,那被病魔摧殘了好幾年的臉,我有多久沒有好好看看這張臉?是何時變得如此蒼老,如此瘦弱?她的眼神在痛楚之中卻隱隱透着一絲堅定,她努力專注地看着我,雙唇在微微顫動。她縱然發不出聲音,我卻彷彿明白了甚麼,我仰前,輕輕地抱着她,在她耳邊說︰『放心,我在』。」
在段落中,藉着「我」近距離對母親的觀察與互動,將眼前的母親與腦海中對母親的記憶作連繫,以勾勒出對母親的關顧與感激。這些切身的情感,現實與回憶中的勾連,確然適合利用第一人稱作敘述。
客觀視角 氣氛渲染
若用第三人稱寫作相類的情節,雖然未能如第一人稱般大量剖白內心世界,但可考慮多作描寫以達至氣氛渲染的效果,或擅用客觀的敘述者角度作議論或抒情。如下︰
「一心走近病床邊坐下,輕輕喚了聲『媽』。她很努力地把手舉起來,卻總是力不從心,一心趕緊握着母親的手,輕輕地把老人蒼老的手貼在臉龐,溫柔地隨着輪廓上下游移。終於,一心把母親的手移開,老人的手依依不捨地回到病床上,畢竟那可能是她最後一次撫摸女兒的臉。」
與親人訣別是學生常寫的題材,但學生寫來總覺千篇一律。其實,學生在寫作時亦可考慮以事件的第三者身份作主觀描述,如以上文一心的表妹的角度作第一身書寫,也可見一點新意,如下︰
「表姐走近病床邊坐下,緊握着母親的手,溫柔地隨着輪廓上下游移。在兩人默默的眼神交流之間,我瞥見站在我旁的母親在輕輕擦拭眼淚。對呀,母親也老了,她也會有離我而去的一天。表姐輕輕抱着母親,隱約聽到她說的一句『放心,我在』。我的眼淚也不由自主地流出來了。」
寫作其實靈活、多變、有趣。當然,要懂寫作才懂享受寫作。下回再談。■莊志恆 中學中文及文學科教師
隔星期五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