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方保僑認為,政府應「不問成本」帶頭投資創科。資料圖片
既然本港科研面對如斯困境,科研產業又如何突圍呢?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直言,這個始終是政府的責任,創新及科技局的成立對產業發展事在必行。因為既能凸顯科研產業的重要,亦可向投資者顯示本港對科研產業的重視。
吸引國際科研企業
早於1998年,政府就設立資訊科技及廣播局統一處理資訊科技、廣播等工作。為凸顯創新科技作為六大產業之一的重視,前特首董建華於2002年把工商局和資訊科技及廣播局合併成工商及科技局,不過於2007年決策局重組就以代表商務發展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取代,或許這正正反映科研從業者的悲歌。
方保僑認為沒有專職的政府部門,是本港不能吸引外地科技公司將研發部門設於本港的主因,成立創新及科技局可令外地科研企業有更大信心。雖然Facebook等大型科研企業均有在本港設立辦公室,但鮮將研發部門設於本港,他又指當年Google最終決定不在香港設立資訊中心時,有可能是因為認為自己不受重視。
帶動科研社區發展
所以方氏認為,政府應利用創新及科技局「不問成本」帶頭投資,才可帶動本港的科研發展。畢業不足3年的陳易希,相信正是港府期望扶持的目標群組,他坦言3年前自己亦曾接觸過創新及科研基金,但要得到基金支持十之八九須與大學合作,所以未必適合創業之用。
至於數碼港提供的培育計劃,陳易希讚不絕口,因數碼港會提供各方面的援助,包括辦公室、科研社區,以至聘請人員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資助。不過,陳易希承認資助「永遠不夠」,目前最缺乏的並不是資金,需要的是一個科研社區,甚至一些良師益友(Mentor)分享個人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