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電 中國岩畫研究人員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發現一處新石器時期祭祀火神儀式彩繪岩畫。專家表示,這幅岩畫分新石器中期和晚期繪成,繪製時間相距1,000多年,在中國極為罕見,為研究中國乃至世界祭祀火神(灶神)的起源、演變和發展提供了一手資料。
內蒙古師範大學鴻德學院中國北方岩畫研究所岩畫專家吳甲才接受採訪時說,這幅岩畫位於赤峰市巴林右旗馬鬃山馬牙石上,用紅赭石做染料繪製而成,岩畫高1.5米、寬1.2米,記載着史前人類祭祀火神儀式盛大場面。
吳甲才介紹說,這幅彩繪岩畫是分層繪製的,經過反覆研究比對發現,第一層繪製的岩畫大約在興隆洼至趙寶溝文化時期,距今至少7,000年,以「外輪廓大寫意」技法為主,畫面突出表現出新石器中期祭祀火神的盛大場面:火神在左下,祭祀者守在熊熊烈火前,似乎祈求着什麼。後面繪有拿着弓箭的武士,像是保障部族首領正常開展祭祀活動,避免野生動物侵擾。此外,還有「人耍弄火球」的畫面,可能是巫師作法,祈禱人溝通火神、天地與人,祈求族群興旺。
他說,岩畫第二層繪有多個可辨的符號,部分專家將其初步釋義為:參加祭祀的部族首領身後有一人左手握舉捆綁在木棍之上的玉鉞或玉斧,這應是部族徽。同時,部族首領身上有4個形態各異的「人」字符號,胸前有一個類似「土、田」字的符號,初步判斷這5個符號代表五方神符,是後來「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說的雛形,為此後本土原始宗教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