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2月2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化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內蒙古發現新石器時期祭祀火神彩繪岩畫


新華社電 中國岩畫研究人員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發現一處新石器時期祭祀火神儀式彩繪岩畫。專家表示,這幅岩畫分新石器中期和晚期繪成,繪製時間相距1,000多年,在中國極為罕見,為研究中國乃至世界祭祀火神(灶神)的起源、演變和發展提供了一手資料。

內蒙古師範大學鴻德學院中國北方岩畫研究所岩畫專家吳甲才接受採訪時說,這幅岩畫位於赤峰市巴林右旗馬鬃山馬牙石上,用紅赭石做染料繪製而成,岩畫高1.5米、寬1.2米,記載着史前人類祭祀火神儀式盛大場面。

吳甲才介紹說,這幅彩繪岩畫是分層繪製的,經過反覆研究比對發現,第一層繪製的岩畫大約在興隆洼至趙寶溝文化時期,距今至少7,000年,以「外輪廓大寫意」技法為主,畫面突出表現出新石器中期祭祀火神的盛大場面:火神在左下,祭祀者守在熊熊烈火前,似乎祈求着什麼。後面繪有拿着弓箭的武士,像是保障部族首領正常開展祭祀活動,避免野生動物侵擾。此外,還有「人耍弄火球」的畫面,可能是巫師作法,祈禱人溝通火神、天地與人,祈求族群興旺。

他說,岩畫第二層繪有多個可辨的符號,部分專家將其初步釋義為:參加祭祀的部族首領身後有一人左手握舉捆綁在木棍之上的玉鉞或玉斧,這應是部族徽。同時,部族首領身上有4個形態各異的「人」字符號,胸前有一個類似「土、田」字的符號,初步判斷這5個符號代表五方神符,是後來「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說的雛形,為此後本土原始宗教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相關新聞
以書為引 觀察香港 導賞團「穿閱」灣仔 (2015-02-25) (圖)
內蒙古發現新石器時期祭祀火神彩繪岩畫 (2015-02-25)
百件秦代封泥珍品亮相西安 (2015-02-25) (圖)
「非遺」赫哲族伊瑪堪藝人:傳承一刻不能停 (2015-02-25) (圖)
一代醒獅賀新春 傳統工藝重獲新生 (2015-02-18) (圖)
獅頭紮作工作室及示範 (2015-02-18)
獅劇演出: (2015-02-18)
中國當代水墨藝術 驚豔美國馬利蘭大學 (2015-02-18) (圖)
甘肅宕昌古老藏羌文化得「活態」傳承保護 (2015-02-18) (圖)
理財書籍成大熱 網路世代愛創業議題 (2015-02-18)
發展工廈是好是壞? (2015-02-14) (圖)
《中國文化之旅》春節全球首播 (2015-02-14)
本地藝術家獲金獎 雕塑原型深圳展出 (2015-02-14) (圖)
走東走西:無賴?英雄? (2015-02-14) (圖)
項明生:旅行建造「大同世界」 (2015-02-11) (圖)
再現「絲綢之路」之美 《壯美絲路》攝影集面世 (2015-02-11) (圖)
西安城牆開啟「上元燈會」文化混搭展現民間智慧 (2015-02-11)
百變玩具 見證時代變遷 (2015-02-07) (圖)
中大展罕見羊文物 (2015-02-07) (圖)
當飲食與藝術相遇 (2015-02-0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化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