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3月2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經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港專家揭死穴:大學科研只看外地


放大圖片

■林漢明建議,可由政府作統籌,歸納出本港農業常見問題,交由研究機構解決,訂出幾個樣板方案供業界參考。張偉民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曾敏儀)香港傳統農業產能低,許多農夫一雙手加把鋤頭就叫生產,中大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及大豆研究中心主任林漢明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借助農業科研有助提高產量與質素。他以自身研究野生大豆及培種大豆的全基因組密碼的經驗,指出科研可提升農作物抗劣性,例如抗疫、抗旱、抗鹽的能力,衝破環境對農業生產的限制。儘管提出科研對農業的重要性,但他同時指本港大學不會進行香港農業的研究,因國際參考價值小。

港農規模細 學術價值低

林漢明是國際上破解大豆基因組的著名學者,近年其實驗室與華大基因研究所合作的「大豆回家」項目,成功破解31種野生大豆及培種大豆的全基因組密碼,嘗試以雜交的方法調配出最理想的大豆品種,其中特別針對內地的鹽鹼地,增加大豆的抗鹽能力。作為國際農業專家,在港土生土長的林漢明的研究對象卻非香港,而是放眼內地、阿根廷、孟加拉等地。

對於港府決心發展現代化農業,期望研究機構支援農民發展高增值耕作,林漢明直言,大學研究機構不會進行香港農業的研究。

經費須善用 僅解答難題

「選擇研究課題,我們要考慮學術價值和國際的參考價值,香港農業規模太小,難以用來做研究模型,否則會出現偏差,而且服務對象太少,不值得做。」他更透露,大學背負學術評估的負擔,難以分身進行學術價值較小的研究。

「高等學府的研究經費要用得有價值,以我們為例,就傾向做國際主流的課題。」不過林漢明稱,若農民提出個案式的具體問題,研究機構不介意解答,例如協助測試種子有否生病、檢驗種子的純度等,惟研究費用需由農民支付。對於政府對學術界的期待,他提出較可行的做法是,由政府作統籌,歸納出本港農業常見問題交由研究機構解決,訂出幾個樣板方案供業界參考。

然而本港少有從事農業研究的大學科研機構,林漢明屈指一算,其實主要為中文大學及浸會大學,人才不多,他工作的實驗室就只有18人。香港的大學沒有農業系,他笑指許多研究員初初都是「五穀不分」,本身讀生物,入到實驗室才慢慢學習農業知識。

相關新聞
港股又驚又喜衝二萬五 (2015-03-02) (圖)
分析員評人行減息影響 (2015-03-02)
兩會聚焦三大國策板塊 (2015-03-02) (圖)
兩會三大當炒股 (2015-03-02)
篩選醫藥股 龍頭贏芳心 (2015-03-02) (圖)
自由行倡緊 零售股不利 (2015-03-02) (圖)
深化改革利好A股 (2015-03-02) (圖)
歷年兩會滬指表現 (2015-03-02) (圖)
香港現代農業系列 (2015-03-02) (圖)
水生菜 水生財 (2015-03-02) (圖)
港專家揭死穴:大學科研只看外地 (2015-03-02) (圖)
「要咩無咩」創業碰壁 (2015-03-02) (圖)
賣菜讚菜:日日飲奶 粒粒靚仔 (2015-03-02) (圖)
話你知:工廈水耕 隨時違規 (2015-03-02)
羊年向北催谷 荷包全年脹卜卜 (2015-03-02) (圖)
羊年家居擺設攻略 (2015-03-02)
流年沖犯太歲 豬兔飾物可解 (2015-03-02) (圖)
財星高照:上水地運最好 北區人搵到錢 (2015-03-02) (圖)
反招惡運:風水擺設用品 最忌買到假貨 (2015-03-02) (圖)
加辣奏效 二手交投急凍 (2015-03-0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經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