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宣布推出量化寬鬆(QE)以來,歐元急挫,但目前進口美國的歐洲名車、時裝、酒類均未有減價,主因是美國對歐洲名牌需求太大,生產商家無減價誘因,歐元貶值帶來的匯率利益,盡入生產商口袋中。
德國汽車在美國大賣,奧迪去年銷售升15%,寶馬及平治分別升6.5%及近10%。有汽車業分析師稱,歐洲車廠生意有增無減,根本毋需減價,甚至可能加價。企業將盈利從美元換成歐元時,因匯率差價擴大又賺一筆,歐元貶值未能惠及美國消費者。
美國飲料進口商協會解釋,現時市場售賣的意大利名酒包括Brunello及Chianti Classico,合約早於3、4年前簽訂,且歐洲品牌生產周期約一年,市場上售賣的都是在歐元貶值前生產,零售價未能即時反映匯率差價。
美國人感受不到歐洲進口貨減價的另一原因,或是過去數年歐洲高檔品牌大幅加價,如Chanel Classic手袋從2007年的2,250美元(約1.7萬港元),升至去年的4,900美元(約3.8萬港元);LV Monogram Canvas手袋亦從620美元(約4,807港元)升至970美元(約7,520港元),現在即使減價,也比數年前貴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