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劉紀美 工程科「發光」 巾幗不遜鬚眉


放大圖片

■從劉紀美(前排右二)的研究團隊中,也能看出工程科「男多女少」的明顯現象。 受訪者供圖

專家籲女生放低誤解偏見 發掘興趣投入科研

除家庭與科研工作的平衡外,社會的傳統性別定型,也是一眾巾幗科學精英面對的重大障礙。在芸芸眾多的學術範疇中,工程及科技(工程科)更是女科學家難出頭的「重災區」,在香港有關領域的資深教授中,每13名男性才有1名女性,可見其「稀有」程度。國際級發光二極體(LED)專家、科技大學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劉紀美,是香港工程學科傑出女性的代表人物之一,她認為普遍女生誤解修讀工程較男生吃虧,即使是數理優異者學科選擇多,或令工程淪為她們的「次選」,造成工程科的兩性失衡情況。她寄語女生們要放低偏見,發掘自己真正興趣,在工程科「發光發亮」。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馮晉研

劉紀美曾奪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科學及工程女學者獎(Faculty Awards for Women),為裘槎優秀科研者獎歷來僅有的女性工程學者,亦是香港極少數的國際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女院士。對工程科「男多女少」現象,她直言自學生時代已開始,而女生最終「上移」為教授者相應更少,令失衡更明顯。

學術界「陽盛陰衰」 工程女「買少見少」

事實上教資會統計也全面呈現女性於香港學術發展的弱勢,2013/14學年八大院校共有5,993名教學或學術人員(Academic Staff),當中1,663人(27.7%)為女性;如只計高級或資深學者,女性比率便急跌至15.4%,平均約每5.5名男性才有1名女性。而資深女工程科教授,更於「工程」及「高級」的雙重不利下「買少見少」,全港計只有31人,與同級同科412名男性並列,為1:13.3之比。

活躍於工程教育近30年的劉紀美指,由於早年修讀工程學位以男性佔絕大多數,平均只有10%女性,博士課程更只有5%至7%,「生源」較少下,畢業後持續在科研學術上發展、成為大學教員者也不多。她表示,隨着高等教育普及,近年有關情況漸有改善,研究院工程科女生比率已增至約20%,但與男生相比仍有明顯差距。

女生誤會讀工程吃虧乏吸引力

另一方面,社會性別定型也是工程科「男多女少」特別明顯的深層原因之一。劉紀美指,不少女生認定自己修讀工程較男生吃虧,「因她們以為讀工程需要『經驗』,而男生兒時多已有砌車、砌模型的所謂『經驗』」,但實情是有基礎數理知識作起步點已足夠。她又表示,數理優異的女生升學選擇多,如醫學、法律和心理學等都具吸引力,工程未必能成為其首選,「她們沒多嘗試,或者沒行遠就離開(工程)了。」

打好基礎功 不比男遜色

劉紀美又特別分享自己求學經歷,大學時曾涉足新聞、生物、化學、建築等學系,最後情歸物理,再於研究院專供工程(見另稿),「我以前都『烏吓烏吓』,差不多畢業才覺得(工程科)幾好玩。」她又希望為理工科女生「平反」,強調她們只要掌握好基礎知識,學習能力與男生無分別。劉紀美認為,社會及女生本身都應放低既有的「女生不擅工程」的誤解,發掘她們對工程的真正興趣和努力,也能於科研路上「發光發亮」。她一邊整理辦公室的LED燈,一邊笑說。

相關新聞
劉紀美 工程科「發光」 巾幗不遜鬚眉 (圖)
跟風選科:「貪易」讀理科 做實驗「忘餐」轉系 (圖)
得意之作:做科研要識「轉彎」 LED加頭盔變「後眼」 (圖)
後記:與時競賽 女科學家唔易做
2013/14學年八大工程及科技科高/初級學術人員男女人數 (圖)
文憑試微調 考生壓力降 (圖)
港生手機參賽 學中史爭「中華狀元」 (圖)
港首建支援「網學」雲端平台面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四國同日申入亞投行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反客」重創零售業 廣告料跌四成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高血壓者服藥 逾四成「不聽話」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中國:深圳報國務院撤二線關 (圖)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逾六成中學生現抑鬱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新西北海水沖廁 年慳水千萬立方米
通識把脈:復習單元五六 DSE雙星無難度
爭議不斷:潮語惡搞成語 賦新義或「污染」? (圖)
概念圖:《節操詞典》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