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4月2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名師應試錦囊:首輪發言先亮劍 自由討論再放矢


中文科卷四「口語溝通」由兩部分組成,即一分鐘首輪發言及自由討論時段。本文就這兩部分說說一些注意事項,然後舉兩項考生易犯錯的題型,談談我的看法。

首分鐘表明立場顯思路

考生應先利用首輪一分鐘表明個人的立場。這樣可以令主考清楚掌握考生的看法,在往後的討論中,主考便可依此檢視考生的論點,理解考生的思路。如果考生不一開始表明立場,而是模棱兩可,或在討論的中或後段才表明立場,這樣會給人立場不明確,思路混亂的感覺。

首分鐘發言也是陳述個人觀點的好機會。考生應利用這時段清楚闡述個人的觀點,而不必急於回應或反駁他人。這時候是完全屬於你的,不怕在未充分闡述個人觀點時被他人打斷談話,要回應或反駁他人應安排在自由討論時段。

自由討論質疑反駁要講理

有些考生,特別是5號的考生,喜歡在首分鐘發言先總結1至4號考生的發言,然後才講自己的意見,這是非常不智的做法!因為陳述及總結他人的看法並沒有新意,未能得分,而浪費時間重複他人的意見,反而少了時間闡述個人的立場。

自由討論時段是考生表現自我的好機會,考生的水平也往往在這時分出高下。此時應基於首一分鐘發言所建立的立場反駁、質疑或回應他人的觀點。當然,質疑與反駁要有的放矢,而回應也須有理有據。在你來我往的交鋒中,如果能製造出「亮點」,令主考印象深刻,便能取得高分!所謂「亮點」不外乎是見解精闢、準確指出他人的謬誤,回應他人時亦要有理有據,令人難以反駁。當然,說得容易,要有「亮點」,還是需要日常多加磨練。

共識題定意向 切忌亂轉軚

在溝通的過程中也需要保持禮貌,不宜搶發言,以致互不相讓而出現疊聲。發言時也應言簡意賅,有的放矢,不應重複冗贅,如果霸佔發言或不讓別人發言,這樣是會被扣分的!如果整組討論氣氛冷清,可以鼓勵其他考生發言,但是不宜指明某一考生。如果看見有考生沒有發言的意慾,也不應擾人清夢,不宜請他發言。除非沒有人想發言,而尚有時間剩餘才可作總結,否則霸佔時間強作總結,而讓其他考生失去發言的機會,這也是不恰當的。如果時間不足,而討論熱烈,其實也不一定要有總結。

面對不同的題型也需有不同的處理。首先是「共識」題是否一定要達成共識﹖其實不一定,最重要的是要有共識意向。例如,討論中大家各持己見,此時可以提出一些解決大家分歧的條件,並表示如果可以滿足這些條件,是可以放下己見的。最不好的做法是沒有辨清對方的立場及理據,只是看到對方人多勢眾,便不理個人立場,為了達成共識而毅然「轉軚」,這是非常不智的。

另一種是古語題。有不少考生文化修養不足,看到一些古語便望文生義,以致令人啼笑皆非。例如「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一語,有不少考生解作明知不能做而偏去做。例如知道不應紅燈過馬路,而偏要過;又或明知吸毒不對而偏去吸。其實,此話是指堅守一種理想或道德原則,明知在現實世界難以實現,但既知是對的,便不計較功利得失,勇往直前去做。這正是孔子明知「道」之不行於世,仍然力行踐道的寫照。所以同學在平日學習過程中不可忽略中華文化的重要性!

以上就一分鐘首輪發言及自由討論時段談談個人的看法。題型方面種類很多,礙於篇幅,本文只談兩種,以後如有機會,再逐一探討。■陳仁啟 中文科老師

作者簡介:15年任教中學中國語文科經驗,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育研究部副主任,教育局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資助中學代表,著有《近世中國思想史試說》等書。

逢星期三見報

相關新聞
浸大校長月底決出 黃偉國扶正呼聲高 (圖)
中華基金中學滬南中締結交流 (圖)
製無障旅遊飲食網 浸大生奪三獎 (圖)
劉鳴煒挺港生北上交流擴視野 (圖)
港大6500萬年氣候變遷展 (圖)
教育自由講:通識無潛規則 網言不宜輕信
名師應試錦囊:首輪發言先亮劍 自由討論再放矢
俗語有段故:認識中國倫理關係「五倫」「六親」「九族」 (圖)
學通成語:山雞舞鏡 (圖)
尖子教路:議論文重貫徹 「騎牆」創新皆可
言必有「中」:典故反用 新詩新意 (圖)
社評雙語道:「綠色」清明寄追思 (圖)
騎呢遊學團:橫眉冷對男政客 俯首甘為國民憂
英語筆欄:參透「桂神」妙語 悟英語亦「多面睇」
談學論文:從《駉》識馬 一窺春秋史
英語世界:「被羽毛打倒」比喻震驚
藝育菁英:全港青少年繪畫日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