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沙壺
台灣紀錄片《音樂家周藍萍》於本年度第39屆香港國際電影節舉行世界首映禮,當晚星光燦爛,出席嘉賓包括鄒文懷伉儷、金漢、凌波、靜婷、劉韻、白鷹、孫家雯導演等周藍萍的舊相識,還有其他名人如邵音音、泰迪羅賓、張同祖、高妙思等都參與盛事,與周藍萍的小女兒周揚明相擁敘舊,場面感人。
《音樂家周藍萍》由大導演李行監製、黃敬峯執導,以口述歷史的形式走訪當年與周藍萍合作過的台前幕後人員,重組周藍萍短暫而卓越的一生,令人對周藍萍有更深層次的認識。紀錄片的內容翔實豐富,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紹周藍萍的音樂,例如《綠島小夜曲》等名曲的創作靈感,更加插學者對周藍萍歌曲的點評;第二部分是我最感興趣的,就是回顧周藍萍為電影撰寫的配樂及主題曲,例如膾炙人口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山歌姻緣》、《黑森林》等等;最後一部分由周揚明現身說法,主要講述周藍萍的猝逝對家庭的打擊,以及她對於亡父揮之不去的思念,促成她多次來香港尋找父親的點滴足跡。畫面配合周揚明的深情獨白,調子哀傷,所以當紀錄片播放完畢,在座的凌波更是情緒激動、泣不成聲。
紀錄片裡我自己最喜歡的片段,就是用了《綠島小夜曲》的粵語版,由「肥媽」Maria Cordero主唱的《監獄風雲》主題曲《友誼之光》作為片尾曲,簡直是畫龍點睛,一點都不覺得突兀!因為只有這樣的安排,大家才能領略將周藍萍的名曲、配上粵語歌詞的效果;而透過不同的編曲手法及歌者的演繹,竟然將本來風格溫柔婉約的情歌,變成慷慨激昂的友誼之歌,更彰顯周藍萍創作的音樂,無分國界與語言的感染力量。美中不足的是紀錄片第三部分的內容流於煽情,如果處理手法較為含蓄內斂,感人力量可能更深刻。
三年前第一次與周揚明在香港見面,當時聽她說準備把父親生前的事跡逐一考證,彷彿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三年後紀錄片終於面世,這一路以來,她得到很多前輩和學者,甚至素未謀面的朋友無條件的支持和幫忙,相信都是被她無私的赤誠和認真所感動。映後慶功宴上,前後共瘦了八公斤,連聲音都沙啞了的周揚明問到我的感想,當時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以你為榮」,現在回想起來,我的回答真是太冒犯了。真正以周揚明為榮的,該是她在天上的父母及兄長,而不是來錦上添花的我。希望將來事情的發展如她所願,紀錄片能夠於台灣及海外放映,讓更多人認識周藍萍這位英年早逝的音樂巨人所走過的道路,他的身影就真正的永垂不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