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勇先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香港電視劇集,故事設定趨向寫實;到了九十年代,隨着社會不斷進步,觀眾對劇集的要求不再滿足於反映現實,更期望劇集能投射其理想生活,滿足大眾的精神需要。因而出現一些不講求生活質感的「離地」劇集,當中《壹號皇庭》算是這類離地劇集的始祖。
《壹號皇庭》共有五輯,算是橫跨大半個九十年代。由1992年的第一輯,到1997年的第五輯,固然開創了大台的律政主題片種,該劇集更一步一步讓香港人建立對中產生活的無限想像,並衍生出後來同樣以「專業工種 + 中產生活」為題、如《妙手仁心》等系列劇集。當中的劇情究竟如何精彩曲折,你未必記得,但劇中所塑造的中產生活甚至「中環價值」,至今仍影響着大部分香港人。
今時今日,蘭桂坊已成為一個舉世皆知的夜生活「潮聖地」,但一個小小的酒吧區,為何會在九十年代霎時成為城中潮人必到的消遣地?這固然是「蘭桂坊之父」盛智文先生的厲害,但它之所以在九十年代獲得一眾尋常百姓認識並慕名而來,多少亦因為《壹號皇庭》常以那裡為主要場景,並逐漸令蘭桂坊成為中產人士「洗滌心靈」之地。時至今日,我們普遍相信一個成功的中產人士,生活一定是日間努力工作,夜晚不問世事地享樂,如此深入民心的離地教育,實在少不了《壹號皇庭》的功勞。
當然,整個「皇庭」系列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是冷靜與熱情之間的男女關係,緊湊的法庭戲外,另一個賣點是角色們精彩凝練的對白,無論是大律師余在春(歐陽震華飾)、「師爺」江承宇(陶大宇飾)、律師周志輝(蘇永康飾),還是其他角色,他們的對白一點也不生活化,皆因每句對白幾乎都是經過細心錘煉的。不論是法庭上的舌劍唇槍、朋友之間的嬉笑搶白、面對仇人時憤怒而不失理性的罵戰......無時無刻都在凸顯劇中人的睿智。經過多年來的潛移默化,不少飲TVB奶成長的人都認為,任何時候、不理大喜大悲,都應該保持「做戲咁做」的冷靜與睿智,這才符合「中環價值」下的香港精神。故此我們不難發現,即使我們的生活被壓榨得連丁點喘息空間也沒有,哪怕是表現得大聲一點或暴怒一點,也會立即被旁人或內心自省的聲音所譴責,說不夠冷靜不夠理性破壞香港的形象──為何我們會視這種不理性地堅持理性為理所當然?請循其本,不是源自學校的教育,更不是政府的宣傳,而是源自《壹號皇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