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共產黨代表團的合影。左起,前排:劉少奇、林伯渠、董必武、吳玉章、徐特立、毛澤東;後排:安子文、劉瀾濤、李克農、陳雲、彭真、邢西萍、周恩來、陸定一和齊燕銘。 資料圖片
宿正伯
1949年9月21日到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我們說,新政協的召開是為新中國的成立而奠基,是恰如其分的。奠基主要體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一是通過了三個歷史性的重要法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這三個法案規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體、政體以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教育、民族、外交等領域的基本方針,規定了人民政協的性質及其全體會議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普選產生之前執行人大職權的地位,規定了中央人民政府的組織架構。這些規定,無一不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基石,無一不是創立一個國家所不可不備的基本要素。就如搭建一個房屋,地基總是要有的,樑柱總是要有的,而後才有磚瓦、椽子、門戶各就其位、各司其責的可能。
二是選舉產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使得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嶄新的國家有了實在而具體的「法人代表」「當家人」,就如新建一個屋子,總要有人,才能稱之為一個「家」。眾望所歸,毛澤東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當選為副主席,陳毅、林伯渠、何香凝、周恩來、董必武、陳嘉庚、馬寅初、沈鈞儒、黃炎培、張治中等56人當選為委員,共同組成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一個群星璀璨的豪華陣容閃亮登場,拉開了新的歷史序幕。今天我們讀史,看到「大會執行主席宣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結果,全場掌聲雷動,經久不息」的描述時,完全可以想像當時的盛況和令人熱淚盈眶的歷史畫面。
三是會議通過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歌、國都、紀年的四個決議。中國歷史上的「改朝換代」,最具標誌性的事件就是「定都」和「改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自然不是「改朝換代」可以形容,但是確定國都、紀年仍然是極具象徵意義的事情,而國旗、國歌則是現代國家必不可少的身份性標籤。在新政協籌備階段,專門有一個籌備小組(第六小組)負責國旗、國徽、國歌方案的徵集,但是,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幕時,國歌應徵作品均不甚理想,最後接受周恩來等人意見,採用《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應徵國徽方案也無一中選,會議決定留待今後再行設計;國旗方案經過反覆討論,確定五星紅旗為國旗;會議還一致決定新中國建都北平,改名北京;決定採用公元紀年,一改中國傳統紀年方式,這也是近現代以來中國融入世界的重要果實。
四是會議決議在天安門城樓外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9月30日下午6時,開國大典前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全體與會代表,到天安門前為人民英雄紀念碑舉行奠基典禮。毛澤東宣讀由他起草的紀念碑碑文:「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連載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