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我」嘗試以書入畫,以飽滿的激情寫意揮灑。 作者提供
文:王老斌
我的家鄉隴中以乾旱出名,也許愈是缺水,這裡的人們愈是喜歡花木。農家庭院多愛栽種牡丹,精心照料如同自己的兒女。春天一到,牡丹總會如期綻放,在這片連草都長不好的黃土地上顯得格外難得。
由於鍾愛大寫意花鳥,我着意地關注牡丹的花事。三月剛過,公園中、果園邊、農家小院裡,一簇簇、一片片,奼紫嫣紅開遍,好不熱鬧。我家花園裡母親手植的各色牡丹,已經快三十年了。樹高葉闊,花發時肥碩的繁蔭伸於簷下,香氣彌漫了整個院子。
這是牡丹開得最好的時節,看看,它們多數還沒完全打開,近處這朵,再收一些則嫌不足,還不能叫做花,而只是一顆撐破的花蕾;中間那朵,花瓣微微內斂,露出一絲怯態,想開又不想開,半邊躲在葉子後面......這是一種說不清楚的顏色,它想長成深紅呢還是淺紅,暫時還拿不定主意... ...
有人說,牡丹是大地心上的話,是的,看着它們,總會叫人心頭一動。雨後清晨,清曦初上,花沐朝露,翠毫凝香,有的粉面藏春,有的睡眼矇矓,有的微羞半掩,有的含苞待放。每當這時,我都會不由地鋪開宣紙,調墨研丹,為其寫照。
蘸飽濃墨重彩,用滿滿的激情,我揮毫如帚,如醉如癡,一口氣寫出了我心中的花神--雍容華貴、大美不雕。我畫牡丹,不求一花一葉之孤芳自賞,而寫繁華茂葉之蒼潤雄渾;不求一瓣一蕊之形貌逼真,而重超凡脫俗的內在神韻;不求精刻細描,而求酣暢淋漓、直抒胸臆;我要以詩人的情懷,戀人的癡迷,為觀者傳達牡丹的豐神,再現牡丹鮮活的生命和靈魂!
生活是藝術的母胎,為了畫好牡丹,我細心觀察牡丹的容貌形態,用心了解牡丹的生長規律,掌握不同地域、不同時令牡丹開放的特點,知之愈深愛之愈切,牡丹已完全融入了我的生活。我潛心遍覽歷代大師畫牡丹的佳構,最喜歡徐青藤汪洋恣肆的水墨嬌姿、吳昌碩富貴神仙的風流雅艷、齊白石樸素自然的紅花墨葉......大師們用筆將牡丹表現得千姿百態、美艷絕倫。
師造化、師先賢,寒暑更替,廢畫千張,我慢慢地摸索總結出了一些自己畫牡丹的方法。在吸納借鑒古人技法的基礎上,我嘗試以書入畫,以書法的運筆、以濃烈的重彩、以飽滿的激情寫意揮灑、一氣呵成,着力表現當今時代精神對牡丹的審美表達,我所理解和追求的是熱烈艷麗,陽光清新,色彩斑斕,氣韻生活。
經過近三十年的潛心探索,我的牡丹畫漸漸得到了愈來愈多的人的青睞認可。一位很知名的同行說道:「時而熱烈,時而艷雅,你的牡丹作品開拓了新時代大寫意花鳥畫的表現空間」,而另一位給我寫下了「健筆沉色,瀟灑動人」的贈語。一位鄉下的農民朋友在觀賞我的畫作時,動情地說:「看了王老師的畫,我的心都年輕了好多!」這句最樸素的評價,尤其令我感動不已,徹夜難眠。
牡丹是花中之王,花中之冠,萬代芳華,傾國傾城。牡丹是大美至美的化身,它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和優秀品格,也是偉大祖國繁榮昌盛的象徵。偉大的時代孕育着偉大的夢想,作為一名最普通的丹青人,生活在這個美好的時代裡,我是幸運的。我要用我的一切,我的生命,為國色添彩,為祖國祝福!
|